花蓮慈院心動列車開講 教你預防心律不整找回健康節奏

花蓮慈院心動列車開講 教你預防心律不整找回健康節奏

「醫師,我感覺心臟一直蹦蹦跳,還忽快忽慢,怎麼辦?」——這種狀況別輕忽,可能是心房顫動的警訊。為了提升民眾對心律不整的認識,花蓮慈濟醫院響應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號召,與全台41家醫院同步舉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活動,於昨(5)日在院內舉辦講座,邀請心臟內科主任謝仁哲與主治醫師陳威佐現場解說心房顫動的症狀、風險與治療方式,呼籲民眾提早預防、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AA-0706005219187_a7c2f.jpg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問題之一,約占台灣總人口的2%,而在80歲以上的高齡族群中,盛行率甚至接近10%。陳威佐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會讓中風風險提高5倍,若合併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更高,不能掉以輕心。

AA-0706005219558_17bda.jpg

治療心房顫動,陳威佐醫師提出三大重點:

  1. 預防中風:使用抗凝血藥物降低血栓風險;

  2. 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以減少併發症;

  3. 改善症狀與節律調整:視情況使用藥物或進行心導管消融手術。

AA-0706005219438_41094.jpg

目前常見的消融術包括射頻導管電燒(RFCA)及冷凍消融(CBA)。此外,花蓮慈院於2025年引進最新技術——脈衝場消融術(PFA),是目前國際趨勢的前沿治療。陳威佐說明,PFA透過高壓電脈衝短時間選擇性破壞異常心肌細胞,不僅精準、安全,且不傷及周邊組織,手術時間可縮短至1小時內,術後恢復快、風險低,復發率也可降低約27%。

AA-0706005219660_d3383.jpg

謝仁哲主任提醒,年齡是心房顫動最主要的危險因子,65歲以上民眾,尤其有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慢性病史者,若出現心悸、胸悶、頭暈、喘不過氣等情況,就應高度警覺。他也建議,若症狀發作時無法即刻做心電圖,可考慮使用經過衛福部食藥署認證的智慧型裝置,如 Apple Watch、歐姆龍心電血壓計,甚至可植入式心律監測儀,協助即時偵測並提供給醫師評估。

AA-0706005219795_6701d.jpg

講座現場除了專業醫師詳解心房顫動的預防與治療,也開放民眾現場進行簡易心律檢查與健康諮詢。現年71歲的吳先生過去曾接受過4次電燒手術,術後已無復發。他說,除了持續追蹤,也會靠智慧手錶監測心跳,「這次講座幫助我了解更多新設備,也會提醒家人朋友多注意自己的心臟健康。」

AA-0706005219921_681b5.jpg

花蓮慈院提醒民眾,心律不整不可輕忽,心房顫動雖常見,卻可能導致中風等嚴重後果;透過正確治療與科技輔助,民眾可早期發現異常、及早治療,為健康把關、守住人生節奏。

-------------- ↓請繼續閱讀↓--------------

-------------- ↓請繼續閱讀↓--------------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