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恐懼重演!門諾醫院啟動災後身心關懷 陪伴災民走出黑夜

別讓恐懼重演!門諾醫院啟動災後身心關懷 陪伴災民走出黑夜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堰塞湖潰決重創地方,洪水退去至今已逾一個月,街道泥濘大致清除,多數家戶的水電設施也逐步恢復正常。然而,環境雖回歸秩序,災民心裡的創傷卻仍未平息。有人擔心夜裡睡得太沉,不敢吃安眠藥;有人雖倖存,卻在夢裡一次次重現滅頂的恐懼。對他們而言,看不見的傷,比泥水更難清理。

門諾0001_a82a1.jpeg

為了安撫受創心靈,門諾醫院壽豐分院精神醫學系主任鍾德率團隊走入災區,親自關懷災民、送藥諮商,並送上一句句「你不再孤單」的問候,盼望陪伴災後居民重拾平靜。

門諾0002_0f00d.jpeg

「半夜根本睡不著,只能跟老公輪流顧著那片黑暗。」

陳媽媽回想起洪水湧入的那一夜,聲音仍顫抖。她說,當時丈夫身為鄰長忙著疏散居民,自己則騎著電動車逃命,一路被水追趕。雖然逃過一劫,但家當全被沖走,水表、門窗全數不見。災後靠志工幫忙接水管、用厚紙板封牆,夜裡風吹進屋,她始終無法熟睡。

逃難時跌傷的髖關節也讓她行動不便,還需北上手術治療。「我不敢想未來,只希望能先睡個好覺。」她說。

門諾0003_721dd.jpeg

另一位曾媽媽的創傷更深。「晚上閉上眼,就看到水衝下來。」她說,從那晚起幾乎天天被惡夢驚醒。她曾拿過安眠藥,但村長提醒「山上堰塞湖還沒消,晚上不要睡太熟」,讓她寧可靠喝一小瓶保力達「麻痺一下自己,好歹能躺著」。

三餐也成了煎熬,「只想吃白飯拌剝皮辣椒,沒胃口,也沒心情吃。」

門諾0004_7a88f.jpeg

鍾德靜靜傾聽後指出,這些症狀皆屬急性創傷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

「有的人以為時間能讓傷口結痂,但若創傷反覆在腦海重播,就像藏在心裡的膿瘍,不處理終究會惡化。」

他親自替個案調整藥物,並叮嚀:「安眠藥只是治標,要搭配抗憂鬱藥物才能根治。就像外傷一樣,OK繃只能遮住傷口,還要敷料去修復,傷口才會真正癒合。」

門諾醫院已啟動「災後身心關懷行動」,與花蓮縣心理健康中心合作,鎖定光復鄉大馬與大平兩村,進行心理評估、家戶訪視與送藥服務。

團隊透過社工事先篩選出情緒壓力較高的個案,主動登門關懷。「我們希望在他們重建家園的同時,也能修復心裡那座倒塌的房子。」鍾德說。

他指出,許多災民仍有強烈的「再現經驗」:夜裡似乎仍聽見水聲、閉眼就浮現泥流畫面,這些都是身體記憶尚未釋放的反應。「承認受傷不是脆弱,而是重新開始的第一步。」他強調。

鍾德提醒,災後心理修復如同重建工程,需要三項基石──規律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

當身體逐漸恢復節奏,生活也會回到軌道。他同時呼籲,「不要獨自承受」,與家人、朋友或熟悉的人互動、傾訴,是重建心靈最有力的支撐。

他也提醒,有些人會以酒精暫時麻痺自己,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若持續出現失眠、焦慮或憂鬱,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門諾醫院的關懷行動,不只送藥,更送進人心。

當醫師遞上水果、社工聆聽哭聲、貼心叮嚀時,那些被洪水奪走的日常,正一點一滴被拼回來。

楊媽媽說:「他們來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還有人在關心。」她笑了笑,又忍不住掉下眼淚。

-------------- ↓請繼續閱讀↓--------------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