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攜手光豐地區農會 升級精質豬肉供應鏈

花蓮縣政府長年以來積極支持各地農會,從產銷輔導、食農教育推廣到加工設備更新,持續推動在地農業升級與轉型。光豐地區農會作為地方重要的畜產供應體系,近年來不僅深耕農產品產銷,更積極兼顧品質與安全。縣府此次特別攜手光豐農會推動「畜產加值-精質豬肉供應鏈優化計畫」,期望帶動產業鏈升級,守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的農業是一份來自土地與農友共同努力的成果。縣府是農友最堅強的後盾,無論是在作物推廣、果品外銷、西瓜行銷活動,還是畜產供應鏈的升級,都將持續投入資源與心力。此次攜手光豐農會,不只是強化精質豬肉供應鏈,更希望讓農業的價值被更多人看見,讓花蓮成為品質與信賴的代名詞。
計畫將於115年度進行,並將編入縣府115年度預算,補助經費達8百多萬元,加上農會自籌款200多萬元,總經費達千萬元,投入用於更新肉品加工場域及冷鏈設備。縣府指出,透過場域升級與冷鏈強化,能讓產地端即時完成分級作業,並以更精準的低溫保鮮技術確保肉品質量,降低運輸過程的耗損,全面提升光豐地區豬肉的供應效率與競爭力。這不僅有助於提升消費者對在地畜產品的信賴,也能創造更穩定的市場環境,讓農友獲得更合理的收益。
光豐農會在地深耕多年,持續推動畜產環境與品質的提升。此次縣府補助計畫,不僅協助改善加工與冷鏈設備,也延續既有基礎,讓在地豬肉的產銷能更穩健發展,逐步累積出市場對花蓮肉品的信賴。
縣長徐榛蔚強調,農業的發展不只是單一面向的生產,更應結合飲食文化、教育推廣與觀光行銷,創造多元價值。就像縣府近年大力推廣的「慢遊箭筍趣」、「花蓮文旦柚市集」與「花蓮西瓜推廣活動」等案例,不僅讓農產品走向市場,更將農村文化與體驗活動結合,成功吸引民眾參與與支持。這樣的推廣模式,證明了當農業融入生活體驗後,不僅能提升產業附加價值,更能讓消費者直接感受到「在地農產的故事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