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揭開演藝圈的醜陋!新聞是用來幫助受害者,還是保護加害者?

光鮮亮麗的演藝圈,一直都是許多少男少女抑或是表演愛好者的終極目標,渴望有一天能站上舞台,得到眾人的掌聲。但我們也知道,這個圈子並非表面上單純,想要夢想成真除了實力和運氣,往往還有著大家所看不到的黑暗,彷彿一條隱形的繩索,操控著每一具「魁儡」。
2025 臺劇《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以週刊娛樂記者的角度,揭開隱藏在演藝圈裡面種種醜陋,藉由一個娛樂女記者的離世,甚至挖掘到宛如臺版「N 號房」的存在,讓人不禁對於人性的邪惡感到寒毛直豎。
只要願意交換,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圖片來源:《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劇照
雖說每回看到藝人,總能感受到他們魅力四射的光環,但是藏在背面的辛苦,卻是大家無法想像的。包含成千上萬次的練習,為了保持身材對飲食的嚴格控制,時不時懂的讀空氣、學會看人臉色等等,更可怕的是或許會因為某個角色爭奪,出現陪酒、陪睡的可能。
然而,這樣的交換獲得自己想要的功臣名就,便是我們看不見的層面。每個藝人好像都有一個「價碼」等著被競標,如此一般的成功,有多少是還走在原先的初衷上呢?
新聞的真相往往對權勢者有利?
圖片來源:《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劇照
劇中,身為資深娛樂週刊記者的劉知君(林予晞 飾),秉持著身為媒體人的責任,認為每條新聞都必須有憑有據,她的不苟言笑和理性,和下屬林姵亭(王渝萱 飾)相差甚遠,兩人也常因為價值觀不同而有爭論。
然而,不管有沒有證據,或是帶著想助人的精神寫新聞,最後呈現給世人的真相,似乎總是在保護有權勢的人。那些身無分文的新人,為了怕被斷後路,只能默默吞下委屈,《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便是在探討記者筆下的真實性,以及面對權利和自我道德的拉扯。
題材沒被採用,不代表沒有報導的價值
圖片來源:《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劇照
現在的新聞講求流量,任何媒體、報社、雜誌為了生存,不惜報導著陳腔濫調的腥羶色新聞,雖說奪人眼球,但常常沒幾天就被世人淡忘了。
而沒有流量、沒有被採用的新聞,真的就不值得報導嗎?充滿正義感的林姵亭為了好友小安(王真琳 飾)的輕生,讓自己深入險境「放蛇」,正因為她帶著被退回、被告誡不能亂碰的新聞,硬是要讓「真實的真相」顯現在大眾眼前,此舉更讓她面臨危險、甚至喪失了性命。
《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反映出演藝圈、政商勾結、媒體亂象等等社會醜態。每天被各種消息包圍的我們,更應該帶著中立的立場,來檢視、思考每個新聞或事件的意義,而不是毫無頭緒的跟著風向謾罵。也許,這也是此劇藉以提醒大家「為人向善」的重要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