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農花工跨校攜手,「農耀Kalingko」再奪原民科展金熊獎,民族植物知識結合AI展現創新能量

花農花工跨校攜手,「農耀Kalingko」再奪原民科展金熊獎,民族植物知識結合AI展現創新能量

113學年度原住民族文化與科學展覽會頒獎典禮於7月19日在國立中興大學舉行,由國立花蓮高農與國立花蓮高工學生共同組隊參與的「農耀Kalingko」團隊,勇奪高中組第一名「金熊獎」,展現兩校跨域合作的豐碩成果。團隊指導教師林瑞祥(花蓮高農森林科技士)亦獲得本屆「傑出指導教師獎」。

「農耀Kalingko」為花蓮高農原住民族文化科學社團主導組成,自創隊以來即採跨校合作、跨科整合方式推動,已連續三年與花蓮各高中職共組團隊參賽,今年是團隊第二度奪下「金熊獎」,展現持續深化的合作默契與文化科學素養。

本屆得獎主題為「Tayal wah!AI技術融入太魯閣族民族植物知識的應用研究」,團隊由花蓮高農森林科學生方柏堯、高杰鈞,與花蓮高工電機科學生蔡恩杰、池楷翔共同參與,研究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建立太魯閣族民族植物的辨識系統與資料庫,展現民族知識在數位時代的活化潛力。

AA-0725030144974_95054.jpg

來自宜蘭的方柏堯分享,他雖非原住民,但透過課程與科展準備,深受太魯閣族民族植物知識的吸引。「這些植物背後的名稱、用途,都是族人與自然互動的智慧累積。」他提到,團隊實地走訪部落、訪談耆老,從田野與資料中篩選出12種具代表性的民族植物,進行深入調查與AI應用設計。

來自花工的池楷翔則表示,作為太魯閣族學生,參與這樣的團隊讓他重新連結族群文化。「我的導師郭浩芸老師就是太魯閣族人,她鼓勵我把電機專長結合文化主題,才有機會加入農耀Kalingko,實踐『科技回應文化』的可能性。」

指導教師林瑞祥表示,這次作品整合部落訪談、民族植物採集與科技應用,並感謝各部落耆老與文化工作者的協助。「學生不只學會如何研究,更理解文化如何深植於日常生活之中。」他特別指出,今年首次與花工電機科學生展開技術合作,是推動民族知識數位化的重要起點。同為指導老師的蘇浩平,現任臺灣大學太魯閣族知識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員,長期與花蓮高農合作推動民族植物知識課程開發。他表示:「農耀Kalingko展現的不僅是學生的競賽成果,更體現『全民原教』政策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生活實踐與青年參與。」團隊融合原漢學生、跨校跨科別的學習背景,在田野調查、科技應用、語言文化等多面向中不斷轉化學習視角,正是世界觀導向學習的重要實例。

兩位指導教師皆對學生的表現感到驕傲。原民科展競賽歷時半年,分為四大階段,從研究發想、成果撰寫、視訊簡報到實體海報展演,最終階段完全由學生主導,展現出團隊自我統整與科學溝通能力。花蓮高農校長梁宇承也肯定兩校團隊的努力與表現:「這不僅是一項競賽成果,更是兩校師生與部落文化交流的累積。文化與科技的結合,讓孩子在理解自己與土地的過程中,邁出更有信心的未來。」

-------------- ↓請繼續閱讀↓--------------

-------------- ↓請繼續閱讀↓--------------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