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太魯閣世界自然遺產-臺灣造山運動史」 深入淺出介紹太魯閣峽谷成因

    1986年成立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東臨太平洋、西接脊梁山脈、南為木瓜溪流域、北以南湖山稜為屏,構築成獨特而完整的地景,面積92,000公頃,為臺灣面積第二大國家公園。

↓請繼續閱讀↓

    太魯閣擁有臺灣最古老的地質岩層,2億5000萬年前以來歷經3次的造山運動及立霧溪與其支流的侵蝕作用,造就今日聳入天際的高山、壯麗的峽谷、陡直屹立的絕壁;令人讚嘆的流水切山成谷、飛瀑奇石、曼妙多變的岩石紋理。太魯閣的每一處美景,都是時間和空間展延交錯的傑作,處處都可發現歲月和造山運動所遺留的痕跡。
↓請繼續閱讀↓

    造山運動創造舉世稱奇的太魯閣峽谷及多樣的地景,早已名列為台灣自然遺產的潛力點,為了解開太魯閣精彩無比的身世,本處特別邀請從事地質研究近45年的臺灣地質學科系教授陳文山,透過野外調查及文獻整理,並親手繪造山運動的圖像,以圖文並茂及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太魯閣2億5千萬年的地質故事。本書之付梓可以讓國人認識太魯閣地景的獨特性與普世價值,也期待能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申請加入世界自然遺產展開新的旅程碑。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游登良表示,歡迎讀者手持「太魯閣世界自然遺產-臺灣造山運動史」這本書,來走一趟太魯閣國家公園,讓書裡的圖像能躍然於眼前,就像是地質專家在耳邊述說這造山的故事。本書目前已於國家網路書店、五南文化廣場及三民書局上架,有興趣之讀者可以前往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