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旅遊業轉型應推薦可落地的AI Agent應用
生成式 AI 與自動化加速成熟,旅客從靈感蒐集、比價下單到售後服務,正被「對話商務」重構。此刻政府推動旅遊業轉型,最該做的不是自建龐大 AI 系統,而是建立共同規則、降低接入成本,推薦可落地的 AI Agent 應用,讓旅行社按需選配、快速驗證、逐步擴散。自建平台往往與既有 GDS、航空訂位、訂房、ERP、金流等生態衝突,難以貼合現場流程,還容易產生技術債與供應商綁定,既進不了服務核心、也壓縮民間創新。
政府更應扮演「公共軌道+加速器」。第一,發布開放標準與資料結構,涵蓋報名、開票、控團、售後等事件模型與權限框架,並提供 SDK 與參考實作,讓中小旅行社以最低成本串接多家工具。第二,建立「合規沙盒」,提供去識別化測試資料,要求金流、合約、票務等關鍵節點配置人審(HITL)與完整審計日誌,在安全可追溯的前提下驗證效能與偏誤。第三,採用成果導向補助與共同採購:不補工具費,只對處理時間、錯誤率、滿意度與一次解決率等指標給付,同時以聯合談價降低導入門檻。
在推廣上,政府可發布「旅行社 AI 應用推薦清單」,依旅客服務旅程拆成場景化模組,例如市場分析、定價開團、內容生成與行程摘要、行銷投放、接單報名、庫存控團、開票稽核、訂房對帳、報帳 OCR、滿意度與情緒分析等。每一模組附上最小可行規格(MVE)、必備資料、API 範例、人審規則與 KPI 模板,並要求輸出附來源或水印、資料可攜與模型可替換,確保可比較、可擴散、可持續。
這條路徑兼顧創新速度與公共價值:標準化讓市場競逐最佳解,沙盒保障風險在邊界內,成果補助把納稅錢對準實效。建軌道、不造巨石系統,才是讓 AI 真正進入「遊前—遊中—遊後」核心流程,帶動效率、體驗與信任三重提升的務實解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