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拚永續旅宿 目標打造亞洲示範城市

全球旅遊市場吹起「永續浪潮」,環境責任與社會責任正逐漸成為旅客選擇住宿的關鍵指標。根據國際調查,超過七成歐洲旅客會優先選擇具永續認證的住宿,六成願意支付更高價格。冰島研究也顯示,約四至六成的旅客願意因「永續」而改變住宿選擇。這股趨勢正快速推動旅遊產業轉型。
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張琄菡指出,花蓮近年積極推動永續旅遊,目前已有多家業者率先響應,並希望花蓮未來能成為「全台永續旅宿數量最多的地區」,進一步邁向亞洲示範地,吸引注重綠色價值的國際旅客。
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STC)制定的認證標準,已成各國旅遊政策的重要依循。例如新加坡明年起要求星級旅館升等必須通過 GSTC 認證;日本旅行社也鼓勵業者申請,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同時,國際訂房平台已從「自行填報」逐步改為「須通過第三方認證」才能取得永續標記,顯示提早認證的業者將搶得曝光與市場先機。
儘管永續認證成為趨勢,但花蓮不少業者因認證過程複雜、資源不足而放棄。張琄菡表示,多數永續專案在前三年屬於自主管理階段,需要外部支持才能轉化為長期效益。
花蓮正積極推動多元參與模式,例如旅宿讓旅客選擇加價 500 元參與植樹計畫、減少一次性用品、推動「在地 100 公里食材」、提供自行車租借等,讓永續不僅是業者成本,更轉化為旅客願意支付的「價值體驗」。
張琄菡強調,永續旅遊不是單一業者的努力,而是整體產業鏈的責任,政府應透過政策引導協助業者邁向國際認證,包括:
- 輔導業者申請環保旅館標章、LEED 綠建築與 GSTC 認證
- 提供能源優化補助、推廣在地食材餐飲
- 加強員工教育訓練,提升服務專業度
- 鼓勵業者與社區合作,結合文化保存與在地就業
「當只有一家業者取得認證時,市場反應有限;但當十家、二十家業者共同達標,將帶來更大品牌效應。」她說。
目前花蓮住宿業仍面臨淡旺季落差與入住率偏低的挑戰。數據顯示,星級旅館入住率約 52% 至 70%,一般旅館約 30% 至 42%,民宿則僅約 28%。
然而,隨著交通部推動「台灣環島郵輪」計畫,小型郵輪旅客帶來新商機,結合永續旅遊策略,有望翻轉花蓮觀光模式。
張琄菡強調,未來花蓮將以 GSTC 認證為核心,串聯國際趨勢、在地文化與環境保護,打造「亞洲最具代表性的永續示範區」。「我們不只希望打造永續旅遊目的地,更希望讓國際旅客因為永續而選擇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