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投資詐騙再現!花警逮「行動水房」幣商,打詐儀錶板揭密防詐手法

為了全面打擊詐欺犯罪,警政署推出的「打詐儀錶板」獨立網站自113年12月1日正式上線。網站整合了「每日詐騙現況」、「各縣市數據統計」、「最新詐騙手法」、「防詐秘笈」、「詐騙公式拆解」及「宣導短片」等豐富防詐素材,供民眾免費瀏覽,旨在提升全民的防詐意識,減少受害事件發生。
根據花蓮縣警察局統計,113年全年共受理1,766件詐騙案件,其中以「假投資」手法602件(占34%)最為猖獗,「假網拍(購物)」254件(占14%)次之,而「ATM解除分期付款」案件84件(占5%)位居第三。從財損角度來看,假投資仍是損失最慘重的詐騙手法。
近期詐欺案件呈現出透過虛擬資產進行資金隱匿的新趨勢,為此,政府已修訂《洗錢防制法》第6條第4項,要求虛擬資產交易所與個人幣商必須於113年11月30日前完成登記,否則將禁止提供虛擬資產服務。若違反規定,最高將面臨2年以下有期徒刑及500萬元罰金。
花蓮縣警察局日前接獲民眾報案,指稱遭臉書網友以「投資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可快速獲利」為誘餌,詐騙大筆金額。經調查,警方於去年12月中旬,在花蓮市某賣場停車場逮捕黃姓非法幣商,當場查扣點鈔機、提款卡、現金袋及現金52萬6,000元等證物。警方發現,黃嫌剛出監兩週,便再次以幣商面交的手法重操舊業。全案已依違反《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及《洗錢防制法》送辦,並於訊後獲准聲押。
一名被害人P小姐(化名)現身說法,透露詐騙集團成員利用Messenger通訊軟體與她結識,進一步引導加入Line好友聊天,進而遊說投資虛擬貨幣。P小姐被誘騙提領現金並兌換成虛擬貨幣,轉入詐欺集團指定的「TokenEx」交易平台錢包。隨後,詐騙集團派遣俗稱「行動水房」的幣商上門收款,導致P小姐損失5萬1,663顆泰達幣(USDT),價值約173萬元。
花蓮縣警察局長陳百祿指出,詐騙集團假冒「個人幣商」意圖規避刑責,並聲稱提供「到府收款」服務,實際上這都是詐騙手法。政府推出「打詐四法」並修正《洗錢防制法》,將個人幣商納入管制,有助於有效遏制虛擬資產詐欺行為。
陳局長也呼籲民眾多利用165「打詐儀錶板」網站,該平台提供豐富的防詐資訊及最新手法拆解,讓每個人都能成為防詐高手!提醒大家將相關資訊分享給親友,集結群眾力量共同對抗詐欺集團。遇到可疑情形時,可撥打165或110報案,與警方攜手守護社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