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復原達階段性成果 由中央協調會報接手後續復原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昨(22)日召開最後一次「光復鄉災後復原專案中央前進協調所」記者會,由總協調官行政院正午委員季連成說明馬太鞍溪下游新堰塞湖情形及近一個月救災階段性成果,季連成特別感謝此次參與救災所有人員,強調「任何救災工作都不是一個人可以擔當的,一定是集眾人之力、眾人之智慧才能夠有如此成果」,即日起復原工作交由「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復原重建中央協調會報」繼續進行。
有關堰塞湖解決方案,季連成表示,針對馬太鞍溪堰塞湖,目前副總協調官李孟諺顧問正在嚴密討論相關工法,將於定案之後向社會大眾宣布;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工程已於昨日上午11時開標,將由得標業者提出工程計畫。
季連成說,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自9月24日成立以來,近一個月持續進駐現地,統籌協調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救援工作。歷經工作人員連日努力,階段性任務至今日已告一段落,並於昨日上午正式將工作移轉至「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復原重建中央協調會報」,該會報下設九大功能分組,涵蓋範圍廣泛,作業期程預計歷時3至5年,未來中央與縣府將持續密切合作,確保業務銜接順暢、協調無礙。
季連成表示,前進協調所成立初期前十日,他每日親赴縣府召開協調會議,與縣府共同盤點資源、即時協調需求,逐步建立中央與地方緊密合作的機制。隨著工作逐漸步上軌道,後續由縣府處長代表出席協調所會議,持續與協調所配合,執行復原工作。
季連成說明,至今為止中央前進協調所工作階段性成果。在家戶清淤部分,此次受災戶數計1,606戶,已完成清淤1,600戶、動員國軍超過5.7萬人以及其他大型機具、車輛、直升機等執行志工及物資載運、環境清淤、水溝疏通等工作。季連成指出,其中6戶無法清理部分為無主屋3戶、遭沖毀房屋2戶、危樓1戶,未來6戶復建會交由「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復原重建中央協調會報」繼續進行。在道路打通部分,季連成表示,當初林田幹線嚴重淤埋,打通工作艱難,但在救災人員努力之下,完成2,600公尺林田幹線開通工作,目前正在進行進一步優化工程。
在環境清理部分,環境部共動員11,625人次、調度機具5,325輛次執行清理工作,截至10月19日,不含農田,光復鄉累積清除超過40萬噸淤泥及垃圾,調動238個流動廁所,並派清潔人員定時清理,維護廁所整潔;此外,環境部也設置3大堆置場,第一及二堆置場淤土已清除,第三堆置場作業人員已全面鋪上防水布,讓大雨來臨時不會將淤土沖刷至道路上,也避免東北季風吹拂揚起沙塵造成空氣污染。
在側溝及下水道清理部分,內政部國土署已完成側溝清淤47.8公里,清淤逾3萬噸,調動全臺近全數清溝車,總計派遣725車次,在短時間內完成側溝清理工作;另外,也打通A 、B、 C、 E、 F,5條幹線排水道,並留下兩部清溝車予光復鄉公所,持續進行灑水及側溝清理工作,確保側溝暢通。
針對堤防修築進度,季連成特別感謝經濟部水利署日夜趕工,在10月4日完成2,860公尺長、5公尺高臨時堤防,季總協調官表示,目前河道疏濬進度為78萬方,預期今年底累計疏濬100萬方,明年汛期前疏濬達 300萬方,若達此一目標,堰塞湖每日降雨量200毫米警戒值有望調升至300毫米甚至更高,並於後年完成超級堤防,確保當地安全。馬太鞍溪橋復建工作由交通部公路局主責,第一階段已於10月10日建立涵管便道,第二階段預計明年1月農曆年前完成臨時鋼管便橋,並於明年底完成永久橋梁單向通車、後年達成雙向通車。
在水電復原部分,除部分工寮、農莊外,目前災區電力已完全復電;在水源供應部分,台水公司累計出動水車955趟次,運補 4,466噸自來水、設置33處加水站,10月3日已全面恢復供水,每日出水約3,400噸,足以供應光復鄉居民所需。季總協調官特別感謝此次台水、台電公司與花蓮縣政府共同配合成立專案小組,挨家挨戶解決居民水電問題。在校園復建部分,季連成表示,最初前往光復商工與光復國中視察時,發現校園受損嚴重,但在教育部、花蓮縣政府及救災人員共同努力下,光復國中及光復商工已分別於10月7日、13日恢復實體上課。季總協調官指出,校園各項設施如體育館、大禮堂、運動場等嚴重受損,必須重建,後續將由協調會報接手復建工作。
在農田灌排修復部分,災害發生初期,鳳林鎮與光復鄉共約600公頃農地受損,累計產生約650萬至700萬方大量淤土,對環境造成嚴重衝擊,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尋找合適堆置場以容納龐大淤泥。在農田復育方面,亦需長期抗戰;對此,季連成表示,當時他指示採取分階段策略,第一階段先開鑿5口緊急供灌水井、鋪設1,250管線,並打通大安圳明渠4,230公尺、暗渠610公尺;第二階段重點放在農田垃圾清除;第三階段則為農田復育,農業部農水署持續在灌溉水渠兩側鋪設防水布,並以砂包固定,確保下雨時雨水往灌溉溝渠流入。在災民收容安置部分,此次累計收容1,423人次災民,目前僅剩大全活動中心仍收容52位災民,另外231位居民安置於光復鄉及瑞穗鄉旅宿,10月31日後續將由交通部觀光署及內政部專案辦理,協助災民轉入中長期安置方案。
在志工部分,此次參與救災志工預估人數達45萬人次,季連成特別感謝此次全國人民全體參與救災工作,包括來自各地的鏟子超人、清溝超人、義煮團、機械志工等,執行道路清淤、側溝清理等工作,大力協助災後復原,令他十分感佩。季總協調官特別感謝國軍、海委會海巡署、內政部消防署、花蓮縣政府消防局等單位大力協助救災,負責物資輸送、災民搜索及救援等工作,季總協調官指出,此次搜索總計動員7,220人次、1,747車次,以及各型船隻、無人機等,目前仍有5位失聯居民,救援仍會繼續進行。
季連成指出,後續工作將由東部聯合服務中心繼續執行相關工作,他也向執行長洪宗楷致上最高謝意及敬意。季連成強調,未來重建工作由「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復原重建中央協調會報」接手,下設九大功能分組,各有一位專責同仁進駐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七樓,由東服執行長洪宗楷負責整合所有工作,並於中華電信光復服務中心繼續提供災民及志工所需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