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民主法治的勝利:選罷憲訴財劃三法三讀通過的意義

社論/民主法治的勝利:選罷憲訴財劃三法三讀通過的意義

在歷經寒冬夜晚的激烈討論與堅守後,立法院終於完成了選罷法、財劃法與憲法訴訟法的三讀通過。這不僅是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民主體制對抗暴力與違法行為的重大勝利。

改革背後的正當性與必要性

選罷法的修法,針對罷免案在連署階段需附上身分證正反面影本的要求,並對偽造、冒用個人資料等行為予以處罰,實現了過去多次提案卻被政治操作否決的正義。這項修法獲得民意的廣泛支持,旨在確保罷免程序的透明與真實,避免冒名頂替與惡意濫用。

財劃法的修正,則是回應多年來中央與地方資源分配不均的現實。隨著行政區劃的改變,現行法規早已不敷使用。長期以來,中央集權造成資源分配失衡,更滋生貪腐弊案。修法的通過,將使地方政府有更多資源運用自主權,促進地方均衡發展,落實民主治理的核心精神。

憲法訴訟法的推動,則是針對司法機構在某些重大議題上漠視民意、偏袒執政黨的現象,給予制度性的矯正。它的通過,賦予人民針對違憲事項提出訴訟的管道,增強監督政府的機制,防止憲政體制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民主對抗暴力的意志

這場改革背後,展現的是人民代議士對民主程序的堅守,以及對暴力與破壞行為的零容忍。過去,我們見識到少數政治勢力為達目的,不惜破壞國會秩序、衝撞警察、摧毀公共財產,甚至鼓動群眾製造社會對立,這些行徑傷害的不僅是議事規範,更是台灣多年來珍視的民主法治基石。

財劃法通過後,全台各縣市、包括花蓮縣可增加逾160多億元經費挹注,實現憲法保障的地方自治精神。然而,綠營及側翼竟揚言要罷免韓國瑜及傅崐萁,引發各界譁然與不解。

財劃法到底為何讓綠營怕到這種程度?說穿了,其實就是製造社會仇恨值。殊不知,通過的財劃法,不僅打破過去25年中央經費分配的舊有格局,更創造地方財政自主的新契機。

然而,這次的三法修正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冷靜與理性,堅持以合法的程序捍衛民意託付。無論是寒冬夜裡的堅守,還是面對議場封鎖的應對,參與修法的立委以行動展現了民主的價值:不畏阻撓、不懼壓力,堅定完成改革使命。

未來的挑戰與展望

選罷法、財劃法與憲法訴訟法的通過,為台灣的法治與民主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然而,法治的進步並非修法結束即成定局,如何確保新法規的落實,避免制度再度被扭曲或利用,仍需全體國民與民意代表的共同努力。

同時,這次修法的成功也提醒我們,民主的深化需要理性與耐心。以暴力、對立取代對話的時代,應該徹底過去;代之以冷靜、務實的態度,共同面對台灣前進路上的各種挑戰。

-------------- ↓請繼續閱讀↓--------------

選罷、憲訴、財劃三法的三讀通過,是台灣民主政治的一次重要勝利,更是對暴力行徑的最好回應。它傳達了一個清晰的訊息:法治與民意是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任何試圖破壞這些價值的行為,都將被堅決拒絕。在這個重要的時刻,讓我們攜手前行,共同守護台灣的民主未來。

-------------- ↓請繼續閱讀↓--------------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