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罷免案疑現「一票兩千」現金動員 民團痛批民進黨主導政治清算

花蓮立委傅崐萁罷免案即將於7月26日投票,選前氣氛愈發緊繃。然而,據台北《匯流新聞網》報導,近日地方卻傳出疑似以「一票兩千元」現金動員投下罷免同意票,引發社會譁然。多個公民團體與法律界人士對此強烈關切,痛批這場罷免已被特定政黨操弄為政治鬥爭工具,呼籲檢調單位立即展開調查,守護民主制度的正當性與公信力。
根據《匯流新聞網》報導,花蓮市、壽豐、鳳林、光復等地近期頻繁傳出有人以現金收買選票,要求民眾投下罷免案的同意票,每票代價高達2,000元。雖然尚無具體查證的定讞個案,但此類傳言持續發酵,已對選風與民主程序構成嚴重疑慮。已有眾多公民憤怒:「這場選舉不是比政績,這怎麼能讓人信服?」
報導也指出,民進黨近期明顯加強在花蓮地區罷免動員,除地方黨公職頻繁參與外,更推動所謂「青年返鄉投票專車」行動,號稱鼓勵年輕人參與民主,實際上卻由全額補助車資,還透過社群平台、通訊軟體廣為傳播報名資訊,引發是否構成「變相對價」的質疑。部分學者指出,這種高度組織化、集中資源的選舉動員方式,極易演變為「非典型賄選」。
對此,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據《選舉罷免法》第99條規定,凡以金錢、財物或其他利益方式引誘、收買選票者,即屬違法賄選,可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對於交通補助、住宿安排、團體動員等「非現金」型態的利益交換,現行法律規範模糊,使得執法與查緝面臨灰色地帶。若相關行動帶有明確政治目的,即使未直接以現金進行交易,亦可能構成「期約賄選」之嫌。
報導指出,花蓮此次罷免案,從中央政黨高層到基層黨工幾乎全面進駐當地,民間輿論普遍認為,這場原應為地方民意反映的罷免案,已被政黨全面接管,轉變為一場「黨對人」的清算行動。地方民團痛批,「這已不是花蓮人的罷免,無疑是民進黨的政治鬥爭。」
公民團體呼籲,中央選舉委員會與檢警調單位應立刻啟動主動調查機制,全面清查罷免動員過程中涉及的金流、資源分配與人員動態,尤其針對「一票兩千」的現金傳聞,應有具體作為以釐清真相。同時,也要求中央政府正視選罷法漏洞,強化對非金錢性利益交易的法律規範,避免未來選舉再度被資源與組織壓倒,讓民主淪為金權交易。
也有學者警告,若民主制度一再遭到政黨挾持與變形,社會撒裂,群眾對立,將逐漸失去對選舉公平性的信任,造成政治參與冷感與制度崩解。在選舉倒數階段,花蓮罷免案是否真的涉及「現金動員」仍待相關單位釐清。但社會各界一致認為,唯有保障選舉公平、查辦不法行為,才能守護選民尊嚴與民主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