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蓮出發,捍衛民主的勝利:一場全民反罷的歷史見證

從花蓮出發,捍衛民主的勝利:一場全民反罷的歷史見證

    2025年7月,一場歷史性的政治風暴,從花蓮出發,席捲全台。罷免傅崐萁立委的行動,以龐大的資源與強勢的輿論鋪天蓋地襲來,但花蓮人選擇堅守初心、挺身而出,以民主制度回應政治鬥爭,以理性堅定對抗外來壓力,為台灣民主寫下一頁壯麗的篇章。

    這不僅是一場個人罷免案的挫敗,更是人民對於制度濫用的反制,是對「罷免成為政黨清算工具」的深刻反思與抵抗。傅崐萁在記者會中感性發言,感謝鄉親的付出與犧牲,坦言這場風暴所帶來的生活叨擾與政治壓力從未有之,但也強調,「花蓮人用團結、用正義、用對國家的使命,證明台灣還是有公道、有公理。」

罷免制度的初衷與濫用的危機

    罷免制度,原為民主社會下監督民意代表的重要機制。然今日台灣卻出現「無差別罷免」、「選輸就罷」、「有票就動員」的風氣,背離制度設計初衷。傅崐萁所言「我們在野黨31席立委遭受無差別的大罷免」,點出當前局勢的荒謬性:並非因施政不當或違法失職,而純粹是政治對立下的報復性清算。

    當罷免成為政治鬥爭工具,不但破壞憲政秩序,更將台灣社會推向撕裂、對立與仇恨。此番花蓮守住民主底線,正是對這樣風氣的警醒。正如傅崐萁所呼籲,「傷口到此為止,台灣人必須要團結,不能再撕裂。」這是對全民的理性召喚,更是對執政當局的嚴正提醒。

花蓮的選擇,是台灣的警鐘

    傅崐萁指出,這場罷免不只是針對他個人,更是全國壓力集中於一地,「舉國的壓力都在花蓮」,意圖藉由一處突破,打擊整個在野黨團結陣線。然而花蓮人所做的選擇,不僅穩住了地方,也穩住了在野監督體系。

    這不只是一次地區性的政治行動,而是一場關鍵的民主攻防戰,對全台灣具指標性意義。花蓮的勝利,是對「小民主破壞大民主」的制度警醒,是對「罷免即懲罰」的思維反擊。它讓國人重新檢視:民主不是多數暴力,不是政黨強凌地方,而是一種尊重、包容與制度之間的平衡。

呼籲賴清德總統:坐下來,開誠布公對話

    傅崐萁在發言中,更直指國家現況的困局與兩岸緊張,呼籲賴清德總統能夠放下對立、開誠布公,與朝野坐下來對話。他誠懇提醒,「你想做的事,你都做到了」,如今是該面對現實,真正為2,300萬人的福祉做出選擇的時候。

    他提出「元首的格局」這一詞,言簡意賅卻深具重量。如今的台灣,需要一位總統不只是政黨領袖,更是全民的總統。在國際局勢變化迅速、經濟壓力沉重的時刻,唯有放下仇恨、放下圍剿,才能讓這個島嶼真正安定前行。

地方建設與財劃法的落實:讓每個鄉鎮都被看見

    此次傅崐萁也重申對地方建設的承諾,提及「讓偏鄉地方能夠真實把憲法的地方自治全面落實」,更引以為傲地表示「我們終於修正了財劃法」,讓偏鄉不再孤單,讓資源不再集中於少數城市。

    他形容:「一個大家庭的屋簷下,不應該有兩種家,人更不能有兩種孩子。」此言雖溫情,卻直指台灣長年城鄉資源失衡、財政分配不公的核心問題。這是從花蓮人出發的呼喊,也是一個深知偏鄉之痛的政治人物對全台的誓言。

國會團隊的勝利與未來的民主責任

    傅崐萁並未忘記整體團隊的努力,感謝朱立倫主席、韓國瑜院長、張善政市長,以及蔣萬安、侯友宜、盧秀燕等市長的團結協助。他也強調24位國民黨立委成功走出罷免風暴,得以繼續在國會為民發聲,是對這群年輕委員的保護,更是對國會民主的維護。

    他說:「這些年輕的委員,未來都是國家的棟樑。」的確,這批新一代的國會監督者,是人民透過選票信賴的象徵,絕不能讓罷免成為政治打手,削弱代議體系的根基。

結語:守住民主,不只是花蓮的責任

    當傅崐萁最後高喊:「花蓮人勝利,台灣人勝利,中華民國勝利!」這不只是政治口號,而是一場全民堅持制度、守護公平、拒絕濫權的慶典。

    未來台灣仍有許多挑戰,但此次花蓮經驗告訴我們:唯有人民站出來,制度才不會被政治濫用;唯有團結對抗分裂,民主才不會變質走樣。這是花蓮的抉擇,也是全台灣的提醒。

    我們記住這一刻,不是為了懷舊,而是為了下次再遇風雨時,我們知道該如何堅定站穩。民主,是全民共同守護的信仰。願這場歷史的勝利,成為我們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力量。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