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亂了怎麼辦?花蓮慈院中西合璧教你養心防中風!

「醫師,我的心臟有時候突然砰砰跳,還跳很快!」這樣的情況可別輕忽,可能就是「心房顫動」的警訊!花蓮慈濟醫院於4月19日上午舉辦「慈醫365.健康又幸福」系列講座,以「心臟亂跳.中風快到?不可不知的『心房顫動』」為主題,由心臟內科謝仁哲主任、陳威佐醫師,以及中醫部王健豪副主任共同開講,分享中西醫觀點下的預防與治療策略,現場民眾反應熱烈,收穫滿滿。
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根據統計,80歲以上長者的盛行率高達10%,且患有此症者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五倍!心臟內科陳威佐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因左心房異常放電所致,導致心跳不規則、偏快,患者常有心悸、無力、頭暈等不適。若未妥善控制,可能進一步引發心衰竭或血栓,造成腦中風等嚴重後果。
陳威佐醫師強調,治療心房顫動需採「三足鼎立」策略,三項同樣重要:
-
預防中風:藉由服用抗凝血藥物,降低血栓與中風風險。
-
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共病症需同步管理,才能提升整體療效。
-
穩定心律:可依個案採用藥物或「心導管消融術」穩定心跳頻率,改善生活品質。
花蓮慈濟醫院與國際同步,引進東部首部「脈衝場消融術(PFA)」設備,針對異常心肌細胞進行選擇性電溶,避免傳統電燒術可能造成的食道灼傷、肺靜脈狹窄等併發症。陳威佐醫師指出,PFA具備更高安全性與效率,手術時間更短、術後復原更快,且相較傳統方式可降低27%復發風險。
若出現心跳忽快忽慢、胸悶、頭暈等情形,如何協助醫師準確判斷?謝仁哲主任建議,民眾可以用「SHED」記錄法記下當下情況,包括:
-
Symptom:有什麼症狀?(如心悸、暈眩)
-
Heart rate:心跳是否規律?快還是慢?
-
Eat:當天吃了什麼食物或藥物?
-
Do:正在做什麼事情?
若症狀無法即時記錄心電圖,也可考慮使用具心律監測功能的智慧裝置,例如:Apple Watch、歐姆龍心電血壓計,或皮下植入式監測儀等,協助醫師做出準確診斷。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中醫認為,心臟健康與面部氣色、脈象密切相關。中醫部副主任王健豪表示,心房顫動可透過中醫辨證施治,從體質、症狀著手調養。建議日常避免暴飲暴食,維持良好作息與規律運動。
王健豪醫師特別介紹「內關穴」按摩法——位於手腕內側兩寸、貼近橈側肌腱處,不僅可舒緩心悸、失眠,還能緩解暈車、焦慮等狀況。
活動現場也貼心準備「寬心養氣飲」贈送給每位與會民眾,具有益氣生津、養心安神的效果,幫助改善心悸、失眠與氣短等常見問題。
「慈醫365.健康又幸福」系列講座預計每季舉辦一次,邀請花蓮慈濟醫院各專科醫師分享最新醫療與保健資訊,並透過YouTube官方頻道上傳精彩衛教影片。有興趣的民眾可關注「花蓮慈濟醫院」FB粉絲專頁,留言分享想聽的健康主題,下次講座可能就有你關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