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進入健保給付!延長晚期頭頸癌患者存活,提升生活品質

免疫療法進入健保給付!延長晚期頭頸癌患者存活,提升生活品質

健保署自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將免疫療法納入晚期頭頸癌治療給付範圍,讓過去因費用高昂而無法負擔的患者,如今也能接受這項創新療法。花蓮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副院長陳培榕表示,免疫療法對口腔癌患者療效顯著,不僅腫瘤縮小,副作用也較少,有助於延長患者存活年限,並提升生活品質。

檳榔子01_bf867.jpeg

本次健保給付針對未接受全身性治療、無法手術切除的復發性或轉移性第三、四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年滿18歲,且腫瘤表現PD-L1綜合陽性分數(CPS)達20以上者,可申請補助。

陳培榕副院長指出,免疫療法對反應良好的患者,能迅速看到療效。他以一名30多歲的患者為例,因長期嚼檳榔罹患多次口腔癌,歷經7次手術後接受免疫療法,腫瘤明顯縮小,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目前口腔癌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針對有菸、檳、酒等高危險因子或晚期病患,常搭配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免疫療法進行輔助治療。陳培榕提到,口腔癌IVb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低於10%,但透過引導式化療、免疫治療及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讓許多患者獲得突破性進展。他分享一名66歲病患的案例,接受免疫及重建手術後,不僅恢復進食與講話功能,還能大幅改善外觀。

陳培榕強調,吸菸、喝酒及嚼檳榔是口腔癌的三大危險因子,嚼檳榔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28倍,若三種習慣皆有,風險飆升至123倍。檳榔子早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含添加物,仍對口腔、咽喉及食道黏膜造成嚴重傷害。他提醒民眾,若口腔潰瘍超過兩周未癒,應立即就醫檢查,避免延誤治療。 

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30歲以上非原住民及18歲以上原住民每兩年一次免費口腔黏膜篩檢,幫助早期發現口腔癌。此外,國健署已推動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未來將對檳榔製造與販售進行管制,期望降低花東地區每年新增口腔癌患者的數量。 

-------------- ↓請繼續閱讀↓--------------

陳培榕呼籲民眾珍惜自身健康,不要輕信偏方或檳榔無害的謠言,並強調「早發現、早治療」才是對抗口腔癌的關鍵。

-------------- ↓請繼續閱讀↓--------------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