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推動全齡口腔照護 讓80歲依然擁有20顆自然牙

為響應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花蓮縣衛生局積極推動「全齡口腔健康照護」,倡導「8020」(80歲仍擁有20顆自然牙)的健康觀念,透過多項措施,從小扎根口腔衛教,提升偏鄉居民與學童的口腔健康。
花蓮縣每萬人口牙醫師人數低於全國平均,偏鄉地區更面臨牙醫資源匱乏的困境。為縮短城鄉醫療落差,花蓮縣衛生局自2002年起與花蓮縣牙醫師公會、健保署合作推動牙醫巡迴醫療,在瑞穗、萬榮、秀林及卓溪設置4個社區牙科醫療站,補足當地牙科診所的不足,每年提供至少5,500人次的牙科診療服務。此外,為降低學童齲齒率,衛生局在全縣82間學校及1處教會設置83個牙科巡迴點,每年診治超過1萬名學童,提升偏鄉地區的牙科醫療可近性。
根據統計,全國牙醫師投入偏鄉醫療者僅占3%,但花蓮地區的診所牙醫師卻有29%主動前往偏鄉服務,顯示地方牙醫師對於偏鄉口腔健康的高度關注與投入。除了花蓮市與吉安鄉外,全縣其他11個鄉鎮皆屬牙醫資源不足地區,許多居民因交通不便而無法定期就診,尤其是年長者與孩童,口腔健康問題時常遭到忽視。為此,花蓮縣牙醫師公會與地方醫療團隊攜手合作,積極為偏鄉居民提供口腔照護服務。
為改善社區醫療站及學校巡迴點設備老舊、牙醫治療檯不足的問題,花蓮縣衛生局與健保署東區業務組、花蓮縣牙醫師公會共同爭取國際扶輪社資源,成功推動「送愛至偏鄉」計畫。本計畫獲得桃園重車扶輪社支持,捐贈10座全新牙科診療設備,分別設置於秀林鄉崇德衛生室、佳民衛生室,以及新城鄉、鳳林鎮、瑞穗鄉、卓溪鄉、富里鄉等8所學校,為當地居民及學童提供穩定且專業的牙科醫療服務。
捐贈儀式於3月16日在秀林鄉崇德村多功能活動場熱鬧舉行,桃園重車扶輪社車友不畏風雨,組成愛心車隊,騎乘重機從桃園出發,長途奔波數百公里抵達秀林鄉,以實際行動傳遞溫暖,為活動增添感人氛圍。
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感謝所有參與計畫的單位,特別是長年投入偏鄉牙醫服務的醫師們及善心企業。他強調,透過這些努力,能讓更多偏鄉居民享有基本牙科醫療,減少因城鄉差距導致的健康不平等問題。
未來,花蓮縣衛生局將持續推動「全齡口腔健康照護」,讓口腔保健觀念從小扎根,並結合預防保健與醫療照護,推動牙醫共照模式,確保民眾從孩童到老年,都能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邁向「8020」的健康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