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里以「輕醃漬」開創農業新局面

花蓮縣玉里鎮公所昨(13)日舉辦一場「玉里醃漬節-乾泡醬醃in玉里」的活動,正式揭開玉里醃漬節的神秘面紗,透過手作體驗,讓鎮民習得輕醃漬的技巧,進而撒豆成兵成就亮點。這場活動於日前開放報名時就造成轟動,200組的名額瞬間爆滿,令許多人扼腕,紛紛表示希望再辦理。
玉里醃漬節於9月7日在超過1500人的見證下啟動,96天來公所團隊利用培力課程、參訪行程、小組討論等方式努力,利用這次活動為整個玉里醃漬節成就起手式,這只是一個起始,未來將持續超前部屬,結合農業課與觀產所的合作,從生產到製造再到行銷一條龍的輔導,將玉里農業開創新局面。
鎮長龔文俊表示,地方的發展除了要有深厚的軟實力為底蘊,建設更是重要,感謝行政院東部辦事處副執行長郭應義的支持,日前客家委員會主委古秀妃帶團來玉里視察,為了鎮公所藉由圖書館活動空間重整結合周邊環境機能,建置多元的共享生活空間,發揮客家政策理念,規劃「客庄生活交流中心興建專案計畫」深獲肯定,中央將挹注經費協助,但是也是需要花蓮縣府及鎮代會的配合款同意,我們一起努力。
龔文俊接著表示,玉里鎮是全國稻米最大耕種面積的鄉鎮,每次稻收後的米糠僅限於飼料及肥料使用,但是米糠卻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食物,將米糠和水、鹽混合,經乳酸發酵成「米糠床」後,再放入食材醃漬,除了延長農產的保存期限之外,還能增添獨特風味,是非常健康的輕醃漬,別於以往的重鹹、重甜負擔。現代人注重健康,越來越多人選取少鹽、少糖、少油的食物,玉里醃漬就是要利用健康的醃漬技術,讓玉里農產品朝向小量化、精緻化甚至品牌化的方向前進,目的為提升玉里的農產行銷,開創出新局面。
龔文俊說,地盡其用就是讓農田發揮最大效益開始,玉里鎮稻米一年二穫,從播種到收割需時約四個月,離作時期約二個半月,如能善用離作期種植蔬果、雜糧等,增加農地生產效益,而農作收成時若產出原料時價高則出售原料,時價低時則協助價購、啟動醃漬,如此一來穩定農民的收入,也可延長農作物的保存,更是為之增加附加價值,此外,再而盤點不適宜稻作的農地,輔導其轉作適地適植的作物,必能夠比稻米提升農民的獲利。
而人盡其才則是讓民眾能夠發揮創想,輕醃漬只是一個技術,透過創想,一個食材可以變幻出無限種可能,讓人人都能發展出各種優質醃漬品,而後透過各式包裝的設計評選,讓醃漬品成為出色的商品或伴手禮,達到貨暢其流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