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過期品的食安事件如此頻繁?

為什麽過期品的食安事件如此頻繁?

其中的食品又以冷凍食品、常溫儲存的原物料為主要過期的食品品項為主,幾個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過期圖一 582d5

(圖源:高雄市衛生局)
利益驅動與監管不足-部分業者為降低成本,選擇使用過期或不合格的原料,甚至篡改食品標籤以繼續銷售,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雖然政府設有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但面對龐大的食品市場,執法力度與頻率仍顯不足,往往過期品都已銷售好一陣子,於事無補,各地衛生局稽核量能也很有限,全台數十萬食品業者,僅頻衛生局的稽核,是遠遠不夠。

-------------- ↓請繼續閱讀↓--------------

業者管理疏失-容易導致過期的品項,往往都是效期相當久的食品,比如:冷凍食品、常溫原料、乾燥原料等等,因為不易腐敗,有效期限往往半年到2.3年不等,生鮮原料大家都知道效期很短會很快用掉,但上述類型的食品往往容易疏忽檢查,就筆者個人經驗,就曾看過乾燥原料過期數年,詢問業者原因,業者也常回答沒有注意到效期。尤其許多業者在倉儲管理的制度上相當缺乏,也是造成過期品事件層出不窮的原因。

-------------- ↓請繼續閱讀↓--------------

過期圖二 0a653

(圖源:pexels圖庫)
這邊也提供一些想法
業者的部分需要有意識到有效日期這件事情,所有的食品都有有效日期,都需要在到期前使用完畢,在原物料管理的時候就必須記錄有效日期,並定期盤點原料,即期的原料必須盡快使用,如果沒辦法直接做成成品,也可以先進行初步加工,加工為半成品,在食品已經經過如:加熱、殺菌、發酵、乾燥等等,使食品性質發生改變時,包存期限就會重新計算。
政府的監管方面,產業一直有在促進食品技師的簽證制度,透過專業的食品技師稽查,確認業者的生產過程、原物料管理、衛生管理等等符合法規規範,只可惜目前技師的簽證制度仍然停留在討論階段,那僅靠地方衛生局的人力稽查,短期內,仍然是人力不足。


加強食品業者的教育訓練,食品業者開業目前並沒有門檻,原則上有商業登記即可,業者對於食安的知識也相當不一致,若能在業者登記時就有附加的基本訓練,如同考駕照需要交通安全講習,至少讓業者具備一定觀念。目前的法規僅規定部分業者及持餐飲技術證的人員需要有每年8小時的訓練,但這個制度已經實行數年,實際成效大概也一言難盡。

過期圖三 289f7

(圖源:pexels圖庫)
食品安全的管理往往需要多方的協力,不僅僅靠業者,制度的改進、人員觀念的進步、消費者對食安的重視都是改善產業的動力,今天的文章從過期品的角度切入,帶大家了解,有機會再由其他的食安事件帶大家了解食品產業的不同面向。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