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賢:以青年為主角 打造花蓮復原與地方創生新思維
光復洪災過後,整個花蓮都在努力復原。花蓮縣議員魏嘉賢在議會各局處工作報告時指出,災後重建不是一次完成的事,而是需要分階段推動,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與責任。他強調,縣府應該更明確地規劃復原路線圖,並讓青年能在每個階段都參與,成為災後重建真正的夥伴。
魏嘉賢說,從0403地震到光復洪災,這段時間可以看到許多青年自發投入災區協助,無論搬物資、清淤泥、整理社區,都展現了年輕人的行動力。魏嘉賢指出,災後的工作應該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應有明確的方向與重點。
第一階段是「緊急應變期」,最重要的是速度與動員。他建議縣府讓青年發展中心建立一個固定的「青年災防志工系統」,平時就能登錄、訓練,災害發生時立即投入,不再臨時召集。
第二階段是「復原陪伴期」,這段時間需要更多關懷與連結。魏嘉賢指出,除了修復環境,社區的人也需要被照顧。青年中心可以開設心理支持、陪伴課程,讓青年走進社區,陪伴老人、孩子,一起修復生活節奏。
第三階段是「地方再生期」,是最長也最重要的階段。魏嘉賢建議,青年發展中心要轉型,成為「地方創生的實驗基地」,協助青年發展地方品牌、綠色產業或社區設計專案。
魏嘉賢指出,青年發展中心不該只是辦活動、開講座的地方,而要在災後承擔新的責任。他建議縣府讓青發中心同時具備平時進行防災教育與志工培訓,災時成為動員中心;災後提供心理輔導、社區陪伴與心靈支持;長期推動地方創生與青年提案制度三個功能
魏嘉賢表示,災後的復原不該只是修橋、補路,更要修復信任、重建人心。他呼籲縣府建立跨局處的整合機制,共同推動災後各階段的治理工作。「第一階段要快,第二階段要暖,第三階段要長遠。青年不是重建的配角,而是這片土地重新出發的主角。」他強調,讓地方創生從光復開始,讓青年在重建中被看見,就是花蓮重新站起來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