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賢參訪日本荒浜小學 以災難教育思考花蓮韌性未來
 
	    花蓮縣議員魏嘉賢近日前往日本宮城縣仙台市,參訪荒浜小學震災遺構館。這所距離太平洋僅七百公尺的小學,曾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中遭受海嘯侵襲,如今被完整保留下來,成為全球知名的防災教育現場。魏嘉賢表示:「走進這裡的瞬間,空氣裡沒有聲音,只有歷史。」
    親臨震災現場 時間停在3點55分校舍外觀平靜無聲,內部卻仍留著當年海水侵襲的痕跡。牆壁斑駁、天花板坍塌,體育館牆上那只停在下午3點55分的時鐘,記錄著海嘯來襲、世界改變的那一刻。魏嘉賢表示,當年全校師生與當地居民共三百多人,在災難來襲時全數平安,「他們的平安不是幸運,而是長年防災教育與演練的成果。這份冷靜、這份準備,才是真正的韌性。」
    荒浜小學沒有被拆除重建,而是以「震災遺構」的形式保存原貌。倒塌的樓板、鏽蝕的鐵門、牆上的水位線,成為一間間最真實的教室,教導人們如何面對大自然的力量。魏嘉賢說:「親眼看到那面牆的水痕、那個時鐘,明白防災教育不是口號,而是一種生活態度。這所學校,用最痛的代價,教會了人類什麼是敬畏。」
    魏嘉賢指出,花蓮與仙台同樣是面海靠山、地震頻繁、氣候變化劇烈的城市。近年經歷0206、0918、403地震與光復洪災,更凸顯花蓮在防災體系上的挑戰。花蓮要邁向「韌性城市」,必須從:強化校園防災教育,讓孩子從小學會避難與預警;推動社區防災地圖制度,建立在地防災網絡;持續檢視橋梁、堤防、排水設施等關鍵基礎建設的安全三個層面著手。
魏嘉賢最後表示:「時間會停下,但記憶不應被遺忘。災難奪走了時間,卻留下了智慧。荒浜的時鐘雖然不再走動,但它提醒我們敬畏自然、守護生命,才是教育最真實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