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狩獵自主 花蓮卓溪成立「狩獵文化與生態共管協會」 頒發首批狩獵證 開啟自然資源共管新篇章

推動狩獵自主 花蓮卓溪成立「狩獵文化與生態共管協會」 頒發首批狩獵證 開啟自然資源共管新篇章

為推動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落實文化傳承與山林共管,花蓮縣卓溪鄉部落自主於昨(1)日正式成立「花蓮縣卓溪鄉狩獵文化與生態共管協會」,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委託野聲環境生態有限公司陪伴推動。成立大會暨首批狩獵證授證儀式共有143位會員出席與代理出席,正式頒發129張狩獵證,象徵卓溪鄉以「自主管理、獵人自治、生態永續」為核心,邁向山林共管的新階段。

狩獵證02_504d9.jpeg

卓溪鄉位於中央山脈中段,全鄉六村共17個部落,約95%為原住民族人口,主要為布農族,另有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狩獵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不僅是生活方式,更是知識、倫理與信仰的體現。近年臺灣黑熊活動範圍擴張、與人接觸頻率提升,也突顯建立「部落參與、共管、共存共榮」的重要性,以兼顧人與野生動物安全。

狩獵證03_94a15.jpeg

在花蓮分署、野聲生態公司及卓溪鄉公所的陪伴下,卓溪鄉自113年起推動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歷時一年半,走訪全鄉17個部落,與鄉公所、村長、部落事務組長、部落領袖、各部落獵人及關心的族人超過270人以上對話,逐步建立共識。目前參與協會的部落共涵蓋15個部落,成員以布農族與賽德克族為主,代表全鄉狩獵文化多樣與團結的力量。

狩獵證04_d7390.jpeg

協會由9個獵人小組組長、副組長及代表共40人發起,並選出11位理事、3位監事,理事會特別設置「各村當然理事」制度,確保各村聲音與意見均能納入決策,體現跨部落共管的精神。成立大會中並通過《卓溪鄉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公約》,以「獵人自治」為核心,明訂禁止獵捕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如臺灣黑熊、熊鷹,重視狩獵安全與生命尊重,並要求持證獵人於每次狩獵後如實登錄狩獵量紀錄,讓山林資源管理更具透明與責任。

籌備會主任委員妲力禡‧拿亥蘇嵐在致詞時表示,卓溪狩獵自主管理的核心是「延續傳統、確保安全、共管山林」,期盼能讓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育並行。鄉長田桂花強調,協會的成立只是起點,未來理監事運作、獵人培訓與青年傳承,將是持續努力方向。代表會主席李桂英指出,因黑熊事件促成的反思,讓部落更願意以共管方式共同守護自然。經會員大會投票後,籌備會主任委員妲力禡‧拿亥蘇嵐獲選為第一屆理事長,將帶領理監事團隊推動卓溪鄉的狩獵文化與生態共管。

花蓮分署分署長黃群策表示,分署長期陪伴卓溪族人,見證部落從共識凝聚到協會成立的過程,這是恢復傳統狩獵文化、建立政府與部落夥伴關係的重要成果。分署也期盼未來能透過持續合作,讓更多部落逐步建立自主管理機制,推動「安全、尊重、永續」的狩獵文化發展。

展望未來,花蓮分署將與卓溪鄉狩獵文化與生態共管協會攜手前行,深化狩獵自主管理與山林共管的合作,促進人熊共處、保護熊也保護人,讓卓溪成為「友熊之鄉」的典範,共同開創兼顧文化尊重與生態保育的山林治理新願景。

-------------- ↓請繼續閱讀↓--------------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