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見》第27集: 「一線」生機,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5)日,花蓮最速報網路節目《華山論見》第27集正式播出,主題為「一線生機,柳暗花明又一村」。本集特別邀請花蓮生命線協會總幹事黃裕國先生,由中華易經哲學會榮譽理事長張逸華先生主持,深入探討花蓮地區的自殺防治現況與生命線協會的相關工作。
節目中,主持人張逸華先生首先介紹了來賓黃裕國總幹事,並向觀眾問好。隨後,張先生以「冬去春又來,生生不息」為引言,強調大自然與人生的相似之處,指出即使身處絕境,也能找到生機,這正是生命線協會的使命所在。
根據統計,民國112年台灣自殺人數達到3,898人,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約20%。其中,15至45歲的自殺死亡率自110年起逐年上升,該年齡層多為學生、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及家庭主要照顧者。自殺原因涉及多重因素,如疾病、家庭、教育、社會福利、就業及經濟等。針對花蓮縣的自殺人口統計,黃裕國總幹事表示,花蓮地區的自殺率相較其他縣市更為嚴峻,這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資源分布等因素密切相關。
面對自殺人口年輕化的趨勢,生命線協會自民國111年起,除了傳統的1995救命專線外,新增了LINE文字諮詢服務。黃總幹事解釋,這一調整旨在適應年輕族群的溝通習慣,提供他們更便捷、隱密的求助管道。
在節目中,黃裕國總幹事分享了多個成功案例,說明生命線協會如何幫助陷入困境的人們重拾生活的希望。他強調,透過專業的諮商與持續的關懷,許多求助者最終走出陰霾,重新擁抱人生。
此外,生命線協會的運作仰賴無數無怨無悔的志工。目前,花蓮縣生命線協會擁有約百名志工,近期也在積極招募新血。黃總幹事指出,志工需具備同理心、耐心,並願意接受專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基礎心理學、諮商技巧、自殺防治知識等,確保志工能以專業態度協助求助者。
節目最後,主持人張逸華先生總結道,生命線協會在自殺防治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多元的服務與專業的團隊,為需要的人們帶來希望。他呼籲社會大眾關注心理健康議題,支持生命線協會的工作,共同打造一個更溫暖、有愛的社會。
《華山論見》作為花蓮重要的公共議題討論平台,持續以深入訪談方式,連結政府與社會資源。本集節目在分析花蓮自殺防治現況的同時,也為民眾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為建構更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統邁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