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政府提醒民眾:戶外活動防蛇咬 牢記『五要五不』速就醫

花蓮縣政府提醒民眾:戶外活動防蛇咬 牢記『五要五不』速就醫

隨著氣溫升高,清明時節將至,花蓮縣政府提醒民眾,前往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或進行農作時,務必注意防範蛇類,若不慎遭蛇咬傷,應保持冷靜,並牢記『五要五不』原則,儘速就醫,以確保自身安全。

AA-0216120636471_aa025.jpg

(圖為過去新聞資料)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蛇類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因此若發現蛇,建議「安靜離開即可」,切勿驚慌或刻意驅趕。若蛇類停留於住家或活動範圍內,且有攻擊風險,請立即撥打119,由專業人員協助移除。此外,從事戶外活動時,可透過以下方式降低被蛇咬傷的風險:

  • 事先打草驚蛇,避免與蛇類直接接觸。

  • 穿著長袖衣物、長褲及長靴,提供基本防護。

  • 避免翻動石塊、枯木等蛇類可能藏身之處

  • 夜間使用手電筒照明,避免踩到蛇類。

若不慎被蛇咬傷,請立即保持冷靜,並遵循『五要五不』原則,以降低傷害:

五要:

  1. 將蛇咬傷視為毒蛇咬傷處理,避免輕忽。

  2. 盡可能記住蛇的外觀特徵(顏色、花紋等),或用手機拍照以利醫師判斷。

  3. 立即脫下飾品(如戒指、手鍊),避免因腫脹影響血液循環。

  4. 以繃帶或布條在傷口上緣包紮(但不可過緊),減緩毒液擴散。

  5. 保持冷靜,儘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五不:

  1. 割開傷口,避免造成感染或加速毒液擴散。

  2. 嘗試用嘴吸出毒液,以免自身中毒或細菌感染。

  3. 進行冰敷,避免局部組織壞死。

  4. 飲酒或攝取刺激性飲料,以防加速血液循環,使毒素擴散更快。

  5. 延誤就醫,應立即前往醫院接受專業治療。

0315001_5ee0e.jpg

農業處長陳淑雯指出,蛇類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捕食者,能有效控制老鼠等小型動物的數量。花蓮地區常見的毒蛇種類包括:

  • 出血性毒素類:龜殼花、赤尾鮐(赤尾青竹絲)、百步蛇。

  • 神經性毒素類:飯匙倩(眼鏡蛇)、雨傘節。

  • 兼具出血與神經毒素類:鎖鏈蛇。

遭毒蛇咬傷後,及時注射正確的抗蛇毒血清是救治關鍵。目前,花蓮縣內負責蛇毒血清儲備最齊全的醫療單位如下:

  • 北區:花蓮慈濟醫院

    • 電話:03-8561825

    •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 南區: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

    • 電話:03-8883141

    •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新興街91號

民眾亦可透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系統」(http://www.cdc.gov.tw),或撥打疾管署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查詢各地醫療機構的抗蛇毒血清儲備狀況。

蛇類活躍季節來臨,縣府提醒民眾,戶外活動時務必提高警覺,做好防護措施,倘若不慎遭蛇咬傷,應保持鎮定並儘速就醫,確保自身安全,共同打造健康與安心的戶外環境。

-------------- ↓請繼續閱讀↓--------------

-------------- ↓請繼續閱讀↓--------------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