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府守護原民工藝 田野調查Tminun織布技藝 傳承賽德克文化記憶

花蓮縣政府致力於推動原住民族文化傳承,透過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的田野調查,深入記錄賽德克族山里部落的Tminun(織布)技藝。此次調查運用聲音及影像數位紀錄,期望結合教育推廣與產業發展,保留珍貴的傳統工藝,讓承載族群記憶與智慧的技藝,在現代社會中得以永續傳承。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原住民族傳統技藝蘊含深厚的文化價值,透過部落大學的實地田野調查,廣泛蒐集部落文化影音與人文故事,並積極推動文化保存,希望年輕世代能夠認識、學習,進而傳承自身文化。縣府將持續進行原住民族知識的記錄與推廣,讓這些寶貴智慧得以世代相傳、永續發展。
Tminun織布技藝是賽德克族女性世代相傳的文化瑰寶,不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象徵著女性的勤勞與智慧,承載著族群的歷史與文化記憶。年近百歲的川玉桃阿嬤感慨道:「Tminun的製作過程極為繁瑣,需經過十四道工序,包括割苧麻、剝麻皮、捻紗、日曬、紡紗、煮線、理經,到最終的織布,每一道步驟都蘊含祖先的智慧與生活哲學。」這門技藝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賽德克女性生活的縮影。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處長Malay Boya(馬呈豪)表示,Tminun織布技藝不只是賽德克族的傳統工藝,更承載著族人的生命記憶與文化價值。由於山里部落族人受布農族及阿美族的生活圈影響,織布的色彩更加多元且富有變化。這次紀錄不僅是為了保存影像與故事,更希望透過創意與科技,讓這門技藝轉化為當代創新產業,為傳統工藝開創新的可能性。
此次紀錄的Tminun織布技法多樣,包括平紋織、斜紋織、菱形織、花織等,每一種紋理都展現賽德克族織女深厚的技藝與獨特的文化美學。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與現代化的衝擊,Tminun的傳承正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年輕一代對傳統織布技藝的興趣逐漸降低;另一方面,現代服飾市場的競爭,使得手工織布需求減少。此外,賽德克族語言、信仰與工藝文化也受到影響,部分傳統技術甚至瀕臨失傳。
文化傳承不僅僅是保存過去的記憶,更需要創造新的可能性。花蓮縣政府希望透過技藝教育、數位紀錄與文化創新,讓Tminun不只是歷史的一部分,更能成為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的重要推動力。未來,部落大學將持續深入部落,記錄更多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並透過跨領域合作,推動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使這項珍貴技藝能夠在現代社會中發揚光大。
文化的延續,來自珍惜與行動。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將持續守護這份珍貴的文化資產,透過數位紀錄、技藝培育與產業轉型,讓這項技藝得以傳承至未來世代,成為族群文化復振的重要力量。
此次田野調查計畫特別感謝林忠和牧師、川玉桃織女、周麗珍織女、周菊織女及島宇人工智慧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的參與,共同為文化保存與傳承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