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部落大學召開校務會議 攜手共學共創,為文化扎根前行

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於114年5月底召開年度校務會議,廣邀講師、課審委員、行政團隊與地方教育夥伴齊聚一堂,凝聚「共學、共創、共行」的行動共識。會中不僅回顧過去教學經驗,也展望未來課程發展,持續以「成為文化傳承者」為核心,打造屬於部落的終身學習平台。
本次校務會議由縣府原住民行政處處長馬呈豪(同時為部大副校長)主持,執行長徐采瑤及行政團隊、教育處代表、部大講師及課審委員共同與會。花蓮部大自110年由縣府自辦以來,積極整合產官學資源,累積豐碩成果,校務會議更為各方提供實務交流的平台,共構原住民族文化教育的未來藍圖。
會議中特別安排教學現場經驗分享,由來自太魯閣族的Peydang Siyu(朱豪傑)老師,分享其在壽豐鄉東華大學推動「共享織識」行動計畫的心得。他表示:「Ubung(傳統地機)是與祖靈連結的媒介,不只是織布技藝,更是部落記憶與族群自信的延續。」他也鼓勵青年投入傳統技藝學習與創新,讓文化在生活中自然流動,從節慶到日常,皆成為族群認同的語言。
來自泰雅族的李欣老師則分享在玉里開設原住民婦女文創課程的經驗。該課程結合鋁線工藝與原民文化元素,不僅培養手作技能,更提升婦女的自信與療癒力。她指出:「學員彼此鼓勵,形成溫暖的共學社群,從學習中獲得力量,也願意主動分享與傳承文化。」
花蓮縣長徐榛蔚長期重視部落文化的保存與創新,部大逐年優化教學品質與課程架構,也逐步擴展為資源整合與國際接軌的平台。近年來,已有愈來愈多公私部門與部落教育團體加入合作行列,實踐「深根在地、放眼國際」的願景。
副校長馬呈豪表示:「部落大學不只是學習場所,更是文化的行動基地。校務會議是最高指導機制,講師與委員們的每一項建議,都是推動部大永續發展的重要養分。」他強調,未來部大將持續強化地方特色課程,結合部落產業發展,讓文化的種子在花蓮208個部落茁壯開花。
花蓮部大也對照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第4項「優質教育」及第17項「多元夥伴關係」,以教學現場為根,深化文化實踐與知識傳承,攜手族人與講師一同前行。透過學習與共創,讓更多人「看見花蓮、走進部落、認識文化」,持續在這片土地上書寫屬於原住民族的未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