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產後憂鬱症?5 個療癒的方法,將專注和關愛回到自己身上

懷胎十個月,帶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迎接寶寶誕生,當妳以為會沈浸在喜悅之情時,怎麼會有股說不出來的難過和抑鬱呢?
所謂的「產後憂鬱症」,泛指母親在生產後一週到一個月間,出現暴躁、疲憊、負面等等情緒上的強烈波動,主要原因來自荷爾蒙的變化和雌激素減少,加上生活中突然有了重大的轉變,導致情感上的障礙,研究證實對嬰兒的成長也會造成影響。
如何避免、杜絕產後憂鬱症的發生,或許可以試試以下 5 種方法!
1.找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
我們都知道,遇到難關、有心事的時候,適度的宣洩是很重要的!剛生完產,歷經人生大事,不管內外在都有著極大的變化,感到徬徨、無助,或者對未知的以後充滿恐懼,可說是人之常情。無論是另一半、家人、朋友,至少要有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適時將心裡的想法說出,別總是悶著,因而導致產後憂鬱發生。
2.利用「五感」適度放鬆
圖片來源:Photo AC
生而為人,原本就會有各種壓力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平常排解這些壓力的方式,同樣也可以運用在產後。好比利用五感放鬆,看看書、繪本(甚至是追劇),聽聽輕音樂、聞聞喜歡的精油、做做瑜伽,試著冷靜下來、專注在自己身上,製造短暫的 ME TIME,學習讓自己快速抽離負面情緒。
3.做一些自己擅長的事情
圖片來源:Photo AC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特質和擅長的事,這些天賦可能運用在工作上,或者是日常生活的瑣事中,更是我們獲取成就感的來源。雖說產後有一大堆事情要忙,但「保有自己」也很重要,盡量在時間許可的範圍內,試著做一些自己擅長的事,無論是興趣也好、簡單的工作也罷,讓生活不是只有「媽媽」這個角色。
4.不強求非得要盡善盡美
圖片來源:Photo AC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頭一次當母親,面對所有事情勢必都是戰戰兢兢的,深怕哪邊做不好、做不對就會對寶寶有所影響,無形中造成相當大的壓力,這也是產後憂鬱症最常見的來源。其實,無論任何事都沒辦法 100% 完美,在育兒的路上,比起 100 分,更重要的是平衡出與寶寶最佳的相處模式!減少過度的自我要求,自然心情會放輕許多。
5.隨時關注內心的小女孩
近幾年大家十分關注的「內在小孩」,指的是本質上的天性和最自然的樣貌,歷經成長階段所累積的記憶,不管好壞造就而成的心靈樣態。無論到了幾歲、身份上經過哪些轉折,我們心中永遠都有個小女孩等著被關心、呵護......所以,在很累、很疲憊的時候,適時聽聽心裡真實的聲音、腦中切實的想法,了解自己的需求,才有辦法在忙亂的生活中創造快樂。
為人母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成為媽媽」也並非兩三天就結束,而是配合著孩子的成長、與另一半的磨合,慢慢地越來越上手。面對產後憂鬱症的勘擾,比起陷入負面、任由情緒竄流,正視問題、找出均衡自己的方法,讓討人厭的煩躁感逐漸遠離。
主圖來源:Photo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