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深耕土石流防減災教育推廣 縣府、水保局合辦防減災創新思維與教育深耕研討會

    為持續深耕土石流防減災的教育推廣,花蓮縣政府與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合作,於昨天在慈濟科技大學舉辦「109年度防減災創新思維與教育深耕研討會」,縣長徐榛蔚特地出席聽取專家學者在環境教育及防災的知識傳授,並期許全民都能建立完整的防災意識,防患於未然。
    研討會有近250名人員參與,講習邀請國內產、官、學界在防減災方面具豐富經驗之專家學者,講題面向包含坡地防災策略、智慧水利防災思維、地震防災科技、地質特性與防災應用、原民防災智慧、災害預警暨防災情資整合、國際賑災與科技應用等,並結合花蓮縣在地特性,以實務及實際案例方式說明災害前中後防減災應變作為。20201030a-3.jpg
    徐榛蔚表示,台灣位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的交界中,應讓孩子們都了解我們是站在會呼吸的地層上,台灣的山與海逐年的變化,都可能發生於生活周遭,所以防災觀念的建立必須從小開始扎根。民眾須建立教育、整備、應變、復建等相關的觀念,過去先人務農時會在田埂間將石塊砌成擋土牆,防止土石流的侵害,智慧的工法沿用上百年,至今也希望沿用類似的工法,融合自然,所以教育須因地制宜,透過在地地理環境的特色,思考如何應對災害發生時的情況。
    徐榛蔚感謝水土保持局邀請全國頂尖專家學者分享在環境教育與防災方面的知識與經驗,強化與提升花蓮縣轄內各防災應變單位及國中小學教職員,災害防救作為之認知與防災教育教學,讓參與學員瞭解國內防救災推展的教學經驗與作法,提升其防災教育能量,成為防災種子教官,使防災教育能向下扎根推展。20201030a-4.jpg
    水土保持局副局長王晉倫表示,以防災的歷史演進來看,土石流最早被提起是發生於民國79年歐菲莉颱風的花蓮,當時防災的觀念仍處於如何災後復原、災後重建;到了民國92年桃芝颱風侵襲時,才開始有災前整備的概念,並扎實建立起防災應變;民國108年莫拉克颱風,加上氣候轉變的影響之下,造成無法預測的複合型災害,也針對防災工程上的進行改進,演進到現今對於深根防災教育的推廣,水保局未來仍與學校、社區、在地企業、機關等合作,建構民眾更完整的防災觀念,讓全民更能有效面對災前整備與災後復原。
    除了專題演講之外,也特別邀請國立科技工藝博物館、花蓮縣消防局及國立海洋大學於研討會會場進行教育展示,展出防災解謎遊戲、防災繪本、住宅防火防煙教具、大規模崩塌防災教具,其中花蓮縣消防局更出動新式裝備消防車,使研討會於防減災的宣導內容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