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降低鯉魚潭優氧化 縱管處放流原生種黑鰱魚

    縱管處為了改善鯉魚潭水質、減緩降低潭水優養化問題,委託東華大學執行當地生態調查評估及環境監測分析,上午在鯉魚潭放流「食藻性魚類—黑鰱魚苗」3,000尾,花蓮縣水產培育所亦配合本計畫增加提供300尾黑鰱、2,000尾羅漢魚及2,000尾菊池氏細鯽等原生魚種共同放流,期望嘗試除以生態食物鏈方式進行改善鯉魚潭水質的評估試驗外,同時增加潭內生物多樣性。

082511.jpg

    鯉魚潭是一個堰塞湖,水源主要來自雨水及少量來自荖溪的地底伏流。然而,主要降雨季是夏秋的颱風季,其他季節僅有少量降雨。長時間降雨量少,使得鯉魚潭潭中營養鹽在進入後不易排出,營養鹽會使水生植物及藻類大量成長,然而,藻類過多易形成藻華,當藻類死亡時需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氣,進而使水中生物缺氧死亡,之後這些水中屍體又被分解成營養鹽,最後形成惡性循環。

082512.jpg

    縱管處自105年起委託國立東華大學進行鯉魚潭水質監測.,發現其中藻類介於中氧到優氧之間,為此,採用生物方式改善,去年在潭中放流白鰱魚,今年則選擇黑鰱、菊池氏細鯽、羅漢魚合計7500尾原生種魚苗,目前試驗階段顯現,扼止了水質持續惡化,待試驗完成,確認成效良好,將增加放流量。

082514.jpg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所長吳雅琴表示,鯉魚潭放流的魚種都是原生種,目前在台灣沒有發現黑鰱及白鰱在湖泊中曾有大量繁衍之紀錄,呼籲民眾不要任意放流、放生外來魚種,以免破壞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