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師自通巧手藝 木雕「地夢」用愛闖出名

圖:貓頭鷹的靈感來自於打獵時看到「它」正在看著我。   

   「每項作品都出自於木頭紋路、形狀,再搭配第一眼的直覺想像力來創造出來,是獨一無二的。」這句話是花蓮縣卓溪鄉知名木雕師–馬祥成(布農名:地夢Tibung)自開始投入木雕以來對所有作品的最佳註解。

↓請繼續閱讀↓

圖:與太太用愛經營的工作室。
   位於卓溪鄉最南且鄰近台東海端鄉的古風村石平部落,在部落聯絡道路旁一個不起眼的矮房子裡,卻住著一位曾征戰多次全國木雕比賽,且獲得無數獎項的木雕師–馬祥成。現年75歲的馬祥成,笑容靦腆的跟記者說起當年參加比賽的經驗時,仍可以從他臉上看到當年得獎的風光。他的作品大多以布農族的生活為創造主題,是當今布農文化的重要藝術資產。
  圖:振臂高呼戰功顯赫。
   馬祥成表示,從小就常看到阿公及父親用木頭自製煙斗及杵跟臼,好奇的他總是會問些選木與製作上的問題與技巧,閒來没事就會找些木頭來雕刻與生活有關的作品,雖然刻的不像也不怎麼受人喜歡,但每每完成一件作品,他都會很自豪。10年的軍旅生涯結束後,回到家鄉便跟著族人到處從事與砍草伐木有關的臨時工,偶而也上山去打獵,久而久之就認識了不同的樹種,從木頭紋路或腐木的形狀,腦袋裡便會浮現一些圖案,於是便開始了他木雕的興趣。大約過了5年的時間,一個偶然的機會被介紹到玉里榮民醫院上班,由於上班時間固定且不能隨意亂跑,此時的馬祥成卻意識到没時間做木雕是最令他難過與不安的事,於時他便開始每天很早起床做2-3小時的木雕作品,時間算好上班的車程,下班後也在做木雕,就這樣一直到60歲退休,上班從來没有遲到過,木雕技藝也變得越來越精湛。部落或鄰近鄉鎮的民眾知道這號人物時,紛紛提供木頭或直接向林務局取得漂流木的使用權,馬祥成說當時家裡內外都堆滿了各式各樣且大小不一的木頭,讓他越做越有與趣。
 圖:每個作品都能看出當時的布農生活寫照。
   馬祥成對於樹種、年輪、紋路有著獨特的研究,每每看到木頭形狀與紋路,就會聯想到它未來可能成為的作品,所以他都是一氣呵成的完成,因為他說靈感没了就什麼都雕不起來。他大多的作品都與布農生活有關,例如:蛇、鳥圖騰,以及八部合音、狩獵、慶典活動等等,個個唯妙唯肖,完全是用雕刻刀鑿刻出來,作品質樸而粗獷。不過,他非常不喜歡用機器代替人工來做木雕作品,雖然這樣可以將作品做的很精細與平整,甚至做出一模一樣的作品出來,但他覺得每件作品應該都是獨一無二,因為木頭有自己的模樣,大小、形狀各異,他只是找出最適合的修整方式,並且融入自己的感情在裡面。
 圖:目前即將完成的作品「貓頭鷹夫婦」。
   馬祥成對於木雕競賽有個原則,只參加全國性的競賽,其他地方性的都不參加,因為他說這樣才能將作品直接推向全國、全世界。由於很多木雕師都有拜師學藝,馬祥成則是無師自通,憑著自己的執著與靈感,創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來。每次比賽他都能打敗多數人而獲獎,不論獎大、獎小,都不會在意,只要作品獲得評審的青睞,他就會高興的睡不著覺,下次又是更拚命的完成另一個作品。
 圖:進入到作品陳列區,會被眼前的作品嚇一大跳。
   既使馬祥成執著於木雕,熱衷地方文化活動,但他始終不會離開太太很久的時間,因為他說只要太太在身旁,就會有莫名的平靜感,創作靈感就會如湧泉般的冒出。現在馬太太因罹患癌症在家休養,他選擇全天在家照顧,並且天天在太太的陪伴下創作及分享完成時的喜悅。馬祥成講到辛苦又愛家的太太時,記者發現其眼角是泛著淚光,他說剛開始做木雕時,很多人都嘲笑他像傻子一樣,作品又雕的不像….,不過只有他的家人對他不離不棄,反而加倍的支持他,終於在他參加全國賽得獎之後,作品開始有了價值,家境也獲得些微的改善。所以現在太太病了,他也要用加倍的時間與精力來陪伴,不會讓她孤伶伶的去醫院治療對抗病魔。
 圖:75歲的馬祥成說所有的作品大家都可以來欣賞,而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故事。
   目前卓溪鄉公所、台東某知名渡假村都有他大大小小的作品,在他的「地夢工作室」也陳列很多價值不凡的極品,以及數十張得獎證明與報導。民眾若有興趣欣賞他的作品,不仿來趟卓溪鄉古風村石平部落,好客又風趣的馬祥成總會有不同作品故事講給您聽,喜歡他的作品就大膽的跟他喊價(會看心情訂價喔),但他也說他也會看人,因為這些作品只賣給有緣並懂得珍惜的人。不過,就算您不買他的作品,他還是非常樂意的將故事說給您聽,有時高興起來,還會邀您到隔壁的部落麵攤吃道地的「布農麵」聊聊天。
↓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