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縣府辦理咖啡果小蠹等病害防治講習

    花蓮縣咖啡農情面積目前約78公頃,花蓮縣政府為輔導農友發展咖啡產業,特別安排於2月16、17日在瑞穗鄉公所及富里鄉農會,辦理「咖啡病蟲害整合管理」講習,邀請農委會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潘宣任助理研究員前來講授咖啡果小蠹、炭疽病等病蟲害防治。AA-0217091713579.jpg
    縣長徐榛蔚表示,由於國人日常飲品習慣逐漸西化,國內咖啡相關產業的產值逐年提升,咖啡產業已是可見顯化的「黑金產業」。花蓮縣先天占有土地環境無工業污染的天然優勢,縣府鼓勵農友投入咖啡種植生產,朝向友善、有機發展,打造國產、低碳足跡、永續的咖啡產業。AA-0217091713806.jpg
    農業處長陳淑雯指出,花蓮咖啡作物種植面積約78公頃,有機驗證面積約有43公頃,在產業發展及兼顧聯合國推動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確保永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將持續輔導產業朝向友善、有機模式發展。AA-0217091713695.jpg
    茶改場臺東分場講師潘宣任指出,近來國內在咖啡作物發生的「咖啡果小蠹」是很重要的果實害蟲,主要危害咖啡植株上果實以及採收後的生豆。該蟲主要以咀嚼式口器於咖啡果實鑽食小圓孔,雌蟲進入果實的胚中取食產卵,卵孵化後幼蟲持續鑽食,並容易受真菌感染,被果小蠹危害之咖啡豆除本身失去經濟價值外,也會造成後製成品的風味影響。所以,倘農友在咖啡園區有發現「咖啡果小蠹」蹤跡,為避免造成產業損害,務必要進行防治。

↓請繼續閱讀↓

    潘宣任補充,要進行「咖啡果小蠹」防治,建議採用綜合管理,自主紀錄農場中的主要事件,包含第一次及主要開花期、噴藥日期、噴藥頻率、施肥日期、收穫日期、修剪日期及監測日期等。倘間歇式的監測,則會錯失「咖啡果小蠹」的發生盛期,每月定期監測較能掌握發生頻率。而採用誘引器進行防治時,建議每分地使用20至30個,間距3至4株,並掛於植株通風處,高度以方便操作即可。此外,包括制定採收期中斷生活史、清除未熟或過熟等果實避免成為繁衍溫床、慎選種苗來源並進行適度防範措施……等園區管理作為,也是重要一環。
↓請繼續閱讀↓

    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長周黃得榮補充,咖啡除了「咖啡果小蠹」蟲害外,也常見有真菌性疾病(如咖啡炭疽病、銹病、褐眼病、煤煙病等)、蟲害(如粉介殼蟲、硬介殼蟲、黃綠介殼蟲、椿象、東方果實蠅等)。目前國內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 (IPM) 是一種綜合多種防治方法,防治單一或複合害物的管理策略,其核心精神主要是在建立友善的作物栽培環境、降低化學農藥的暴露風險、提升作物品質以及農產品食用安全,打造兼顧人類與田間有益生物的永續環境。此外,農友在進行採購農藥防治資材時,請配合國內「農藥實名制」推動,第一次購買農藥時,需出示身分證明。
(花蓮縣政府廣告)

求職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