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認識失智症

    依據衛生福利部(民國100年)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內政部民國109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共3,787,315人,其中輕微認知障礙(MCI)有684,108人,佔18.06%;失智症有291,961人,佔7.71% (包括極輕度失智症118,934人,佔3.14%,輕度以上失智症有173,027人,佔4.57%)。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壹、失智症是什麼?

— 慢性、漸進性的認知功能障礙,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或是社交表現。

— 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

— 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

貳、失智症症狀和病程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又俗稱老人癡呆症,明顯的症狀除了記憶力衰退,還會影響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反應能力、注意力、判斷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也可能出現情緒改變、幻聽及妄想等症狀。

 

File_14766.png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參、老化與失智症的區別?

老化                                              

— 可突然忘記一些事情,但事後會想起來。                                       

— 做測驗時,可能沒辦法記住全部測驗的內容。                                           

失智

— 對自己曾說過的話, 做過的事情完全記不起來。

— 記不住測驗的題目,或根本不記得有做過測驗。       

 

如何診斷失智症?
1.
醫院就診(身心科):初步評估,包括發病時間、惡化速度、症狀有哪些、藥物使用情形及過去病史等。

2.神經學檢查:是否有合併肢體無力、顱神經症狀或巴金森氏症的症狀等。

3.抽血檢查:包含血液常規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維生素B12、葉酸、甲狀腺功能、梅毒血清檢查等。

4.腦部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以排除其他顱內病灶,並評估腦部萎縮情形。

5.認知功能評估:由心理師幫患者做認知功能測驗,評估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注意力、計算能力、定向感、抽象推理能力、視覺空間能力、語言能力等。另外會跟家屬面談,由家屬或主要照顧者的角度提供病患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等情況,經由綜合評估後,用臨床失智評分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來評量病患的嚴重程度,分成健康、疑似或輕微、輕度、中度、重度、深度及末期。

6.其他:必要時會視個案狀況安排腦波、核子醫學檢查、腦脊髓液及基因檢查等。特別若是年輕型失智,或家族中有多人失智,會建議安排基因檢測,如帶有脂蛋白4基因,患失智症的機率會增加。

 

伍、失智症長者有哪些福利資源?

經過醫師確診後,需向醫院申請「失智症診斷證明書」,可申請以下兩項福利資源:

1.身心障礙者手冊
需經三到六個月由醫師確定診斷及協助向社會局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可獲福利包括居家服務及社區服務、托育養護費用補助、社會保險自付保費補助、輔具補助等。(詳見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身心障礙服務入口網站資訊)
2.重大傷病卡
失智症患者需依據健保局規定之重大傷病範圍(ICD-9(290))為老年期或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症狀者方獲核准,其證明為永久有效。可獲福利包括:重大傷病證明所載之傷病,或經診治醫師認定為該傷病之相關治療,免自行負擔費用。(詳見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資訊)

 

陸、照顧失智長者的互動技巧

照顧失智長者的同時,如何讓失智者保持最佳功能狀態、延緩退化等狀況呢?除了可以把焦點放在他的能力與長處,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失智者過去熟悉的往事,維持語言能力保持心情愉悅,引導失智長輩與他人互動,促進語言能力,並秉持著「三不三要原則」,更能對失智症長者傳達溫暖及關愛。

    三不                              三要
Ó不責備                         <要陪伴
Ó不要據理力爭              <要轉移
Ó不要否定                     <要同理

 

參考資料:

台灣失智症協會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資料來源:花蓮縣橘色照護協會提供)

 

求職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