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65歲以上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症」如何預防及治療很重要!

 

    在台灣,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骨質疏鬆症逐漸浮現為一項關鍵的公共衛生議題,尤其對女性影響尤深。 花蓮醫院家醫科醫師盧星翰表示,作為家庭醫學科專業人員,深刻理解防治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性,包括其早期診斷與預防措施,因此透過深入分析骨質疏鬆症在台灣的流行趨勢、疾病生理學、風險因素、檢測手段、治療方法以及預防策略,帶大家了解骨質疏鬆症。

 

 

    家醫科醫師盧星翰表示,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的最新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每七人中便有一人受骨質疏鬆症影響,女性患病率顯著高於男性(女性17.4%,男性10.4%),且隨著年齡增長,患病風險亦隨之上升。這一數據突顯了骨質疏鬆症對台灣女性的普遍威脅,特別是隨年齡增長的群體。

 

AA-0329135410969.jpg

↓請繼續閱讀↓

 

    盧星翰補充,骨質疏鬆症的形成涉及骨質減少和骨組織結構的破壞,導致骨骼脆弱和易於骨折。女性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的減少加速了骨質的流失,使女性成為高風險群體。而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家族遺傳史、長期使用特定藥物(如類固醇和胃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吸煙、過度飲酒)以及營養攝取不足(特別是鈣質和維生素D)。了解這些因素對於疾病的預防與早期發現至關重要。

 

↓請繼續閱讀↓

 

    而民眾可以透過身高測量(跟年輕時相比身高減少超過3公分)、姿勢觀察(長期駝背或身體前傾可能是脊椎壓縮性骨折的跡象)及評估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等自我檢測方法,可以初步判斷骨質疏鬆的風險。骨密度測量,尤其是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為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金標準。

 

 

    針對骨質疏鬆症該如何治療,盧星翰說明,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抗骨流失藥物(雙磷酸鹽類、荷爾蒙、雌激素受體調節劑、抑鈣素、細胞核κB受體活化因子單株抗體等)、促骨生成藥物(如副甲腺素)及混合作用型藥物(如鍶鹽、硬化蛋白抑制劑) 等,旨在防止骨折並根據個體患者的狀況調整治療方案。預防策略聚焦於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廣,包括適量攝取鈣質與維生素D、定期進行體力活動、戒煙和限酒。特別是對於更年期後女性等高風險群體,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尤為重要。

 

 

    盧星翰提到,作為家庭醫學科醫師,會向民眾特別強調預防與早期診斷的重要性。對於女性等高風險群體,建議定期進行骨密度篩檢並關注生活方式的改善,以降低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花蓮醫院提供全面的骨密度檢查與藥物治療方案,歡迎大眾積極咨詢與參與。

求職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