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6旬翁因免費糞便潛血採檢 抓出無症狀大腸癌

 

    一位67歲因咳嗽在花蓮慈濟醫院就診的病人,經大廳熱心癌症快速篩檢服務人員詢問後、同意接受免費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便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醫師發現腸內有管狀腺瘤息肉與約3公分扁平腫瘤,隨即切除管狀腺瘤,扁平腫瘤則另以大腸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

 

 

 

    在臺灣,大腸癌罹患人數已連續十五年蟬聯罹癌人數第一名,花蓮慈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洪睿勝表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腸癌治癒率達九成以上的關鍵,建議50到74歲民眾可把握、國民健康署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篩檢,實施至今已有效降低44%因大腸癌產生的死亡風險。

 

AA-0414093258276.jpg

 

    洪睿勝指出,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是利用抗人類的血紅素抗體當試劑檢驗,專一性高;據統計檢查結果約有10-20%是陽性,且陽性者一半以上會發現息肉,可進一步進行大腸鏡檢查;若內視鏡醫師發現腺瘤性息肉,會依照其位置及大小選擇使用切片鉗夾除或息切環切除,而超過2公分無莖型的息肉可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切除。若是經內視鏡醫師評估為早期癌病灶者,則有機會藉由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來進行完整病灶切除(自費),再依據病理分析切面,判斷是否達到完全切除還是需要後續完整外科手術或進行化療、電療等追加治療。

 

 

↓請繼續閱讀↓
文2-行政院震後補助

 

    洪睿勝說明,大腸癌有幾種症狀可看出,如排便習慣出現變化(間歇性腹瀉或便秘、糞便變細)、排便排不乾淨、無規則性腹痛,甚至便中帶有血、黏液,及不明原因貧血、體重減輕等,都有可能須評估大腸癌的存在與否;他補充,大腸癌後期的病人甚至會因腫瘤阻塞腸道無法順利排便,民眾都需特別當心。如有上述症狀甚至持續性 (大於兩週以上)存在,都應儘速找醫師進行篩檢。他也提醒,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應提早自四十歲開始接受至少一次大腸鏡檢查及後續每年篩檢;另外,曾發現3顆以上大腸腺瘤或個人或家族有息肉症或大腸癌病史者,都建議每年應定期檢查追蹤;除上述情形外,若民眾本身有相關病史或特殊家族史,可向醫師諮詢討論如何及時進行篩檢或鏡檢。

 

AA-0414093258599.jpg

(圖片說明:洪勝睿醫師發現腸內有盲腸管狀腺瘤息肉,隨即切除。)

 

    大腸癌為擁有不良生活習慣的民眾、所罹患機率較高的癌症,平時較少吃青菜蔬果、愛吃紅肉、肥胖(身體指數BMI>27)、代謝症候群、不愛運動、有吸菸習慣的人,罹患大腸癌風險均高於一般人;洪睿勝補充,國健署建議,成人每天要吃足蔬果量,可減少20-50%罹患大腸癌機會;主食應以原形澱粉如糙米、玉米、南瓜等取代加工的白米、白麵,烹調方法盡量以汆燙取代油炸、燒烤;每天規律運動15分鐘可降低四成罹患大腸癌機會。民眾若是對於大腸癌有疑慮及擔憂,可與醫師討論規劃定期篩檢,即早發現即早治療,但是愛護身體、養成優良生活習慣才是治本良藥。

 

(圖片由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請繼續閱讀↓

求職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