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公路局的顢頇,讓花蓮觀光承受代價

新聞評論:公路局的顢頇,讓花蓮觀光承受代價

短短一個月內,原訂於9月27、28日舉辦的「96自転車花東站」與10月11日的「2025花蓮太平洋洄瀾鐵人三項」接連取消,理由都是「路權申請未獲同意」。兩項賽事舉辦前縣府都有舉辦道安會報,公路局與各相關單位都有列席,當時公路局並未提出任何異議,而兩場重要賽事卻在舉辦前幾天因同樣問題遭公路局喊停,這絕非單純的主辦單位疏失,而是公路主管機關在決策上的顢頇與僵化。

AA-0410095354846_7ec3e_ff9b6.jpg
運動賽事不同於一般活動,牽涉到地方觀光產業的整體效益。鐵人三項與自行車賽早已成為花東品牌觀光的一部分,帶動住宿、餐飲、交通等龐大收益。公路局在審查路權時,若僅以「交通維護困難」為由就一刀切,顯然缺乏全局思考。這不只是封路問題,而是影響地方經濟與國際形象的政策選擇。
更令人質疑的是,路權申請並非臨時提出,而是賽事規劃中的必要程序。公路局若真有顧慮,應及早提出協調方案,或協助調整賽道,而不是等到活動進入宣傳期才突然駁回。這種漠視時間成本與社會期待的作法,等同將地方的努力與觀光機會拱手推開。
花蓮觀光業早已因交通不便承受壓力,如今再因中央單位的行政僵化而錯失賽事商機,地方難免有被忽視的挫折感。公路局若不改變「只管車流、不管地方」的思維,未來恐怕還會有更多活動因此受阻。

AA-0410095354930_dade7_8bdc8.jpg
一個顢頇的決定,讓花蓮付出代價。主管機關應正視運動賽事對地方的價值,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而不是把責任推回主辦方。否則,失去的不僅是兩場比賽,而是整個花東觀光的信心。
花蓮連兩場大型賽事「鐵人三項」跟「96自転車花東站」都被取消,理由竟然都是「路權沒過」。問題是,這些活動規劃不是昨天才開始,公路局早就知道,卻拖到最後一刻才來駁回,這不是顢頇是什麼?
花蓮靠觀光吃飯,這類賽事不只是一場比賽,更是能帶動住宿、餐飲、交通的生意。公路局卻用「交通維護困難」一刀切,完全不考慮地方觀光的需求。簡單講:只顧自己方便,卻讓花蓮人吞苦果。
一個行政決定,就能讓上千人失望,讓整個觀光業蒙受損失。公路局難道不知道「取消」這兩個字,對地方形象的打擊有多大嗎?
花蓮需要的是支持,不是公路單位的冷漠與刁難。這種官僚思維不改,未來還有多少活動會被毀在他們手裡?

-------------- ↓請繼續閱讀↓--------------

-------------- ↓請繼續閱讀↓--------------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